王倩
摘要:本文研究了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应用。首先介绍了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如实训基地进企业、资源互补合作等,并指出这些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促进教学与就业对接方面的优势。其次分析了技工院校会计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即有助于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学生从学校到职场的顺利过渡。再次重点分析了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如合作形式单一、合作深度不够、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路径,如建立多元化校企合作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同时,强调了技工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如主动引入企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为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教学资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技工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校企合作模式为技工院校提供了更加贴近实际、注重实践的教学环境。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技工院校会计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及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为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其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效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还能为企业输送高质量技能型人才,促进教育与产业的共同发展[1]。
技工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实训基地进企业、资源互补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工学交替、企业冠名班级、顶岗实习、教师实践、企业专家进校园、校企联合研发等。这些合作模式在会计专业中尤为常见,为企业和技工院校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平台,有效实现了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深度融合。
例如,资源互补合作模式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现了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补共享。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和院校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拓展教学资源,共享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式,还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实用的会计教育。
二、技工院校会计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模式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和实际工作之间的界限,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学生有机会在合作企业的会计部门进行实习,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业务流程,如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编制、成本核算和税务申报等。这种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加深对会计职业的理解和认知。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会计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如自动化记账和智能化财务分析工具的应用。这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工作,并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2]。
三、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
尽管技工院校会计专业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一些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首先,在合作形式方面,目前多数技工院校会计专业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主要是传统的实习实训,形式比较固定且简单,实习内容较为基础,缺乏对双方需要和市场变化的适应性调整和创新。这种单一的合作形式限制了技工院校和企业发掘各自优势资源、拓展多元化合作的途径,进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其次,在企业参与度方面,尽管企业对参与技工院校会计教学越来越重视,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企业的参与度仍然不高。企业没有很好地将自己的税务合规、风险控制、业务增值、标准数字化运营等管理需求与教学相结合,也没有更好地介入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更新和学生实习指导等核心教学环节,导致实践教学和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另外,会计资料的保密性要求阻碍了学生参与企业财务核心工作。
现阶段技工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内容仍大多浮于表面,多为浅层次合作,主要仍是学校与企业签订学生实习协议、在企业内建立教学实训基地,由此可见,现有的合作主要集中于学校对企业现有资源的再利用,企业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缺乏深层次合作内容,如企业未参与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发、课程设置开发、专业发展战略开发等变革类型层面的合作中,未能实现互利共赢的深层次合作。
四、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改进路径
针对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技工院校需要构建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打破单一的合作形式,扩大合作的范围。第一,技工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二,还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全方位参与教学,如邀请财务专家进行指导,或安排学生参与企业的实习项目,以增加他们对实际工作环境的了解和适应能力。第三,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应加强实践教学,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会计软件操作和财务机器人应用,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第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培训、到企业挂职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和实践水平。第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和反馈机制,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并注重收集和分析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结束语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是教育界和产业界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优化教育和产业资源配置,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这种模式在会计专业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其更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内容较单一、实习条件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问题和改进路径,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未来,技工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战略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如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白领仪,李鹏飞.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世纪之星—交流版,2022(35):79-80.
[2]吕玉国,赵蓉,李艳琼.基于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研[J].成才之路,2023(33):141-144.(作者单位:台州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