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理论研究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种属关系探讨

  

闫奕澎 宋子昂

  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两者是辩证统一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是由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现代文明三种文明要素相互融汇而成的有机总体[1]。同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具有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内核。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想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价值基因,探寻建设文化强国的新理论、新思路,就应厘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关系属性。

一、种属关系分析

  “种”与“属”是生物学分类中的名词,“种”是最基本的单元,“属”是“种”的集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系就归属意义来看,本身蕴含着“种”与“属”的关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种”内涵,与其他不同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集合。将“属”与“种”的概念置于哲学视角下,“种”是基本单元,是更高级“属”的构成要素。“属”与“种”是根据其基本单元所具有的本质特性进行界定的,基本单元所具备的独特属性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内涵与外延,决定了事物的存在。种概念是包含在属概念的外延中的,“种”是事物发展的特殊性,而“属”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属”自身的概念内涵体现在“种”的概念内涵中。

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明确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将其归入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之中,强调了这一命题的重大价值,并指出“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从历史进程角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为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相适应的文明形态,它在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属性的精神价值内核。它破解了西方文明的悖论,“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欲膨胀、破坏自然、对外掠夺的文明老路,成功走出了一条以人民为中心、物质和精神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明之路,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样态、新选择和新动能”[3]。从整体来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赓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文明是一种复合型的文明,包含了人类社会的不同形态、不同发展前景、不同发展特征的文明,具有多重发展特性。在复合型的人类文明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其鲜明的、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特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活力。

三、文明的发展是吸收互鉴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讲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不排斥吸收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仅不排斥,而且要积极学习借鉴,用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武装自己。”[4]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华文明的发展逐渐从“蒙尘”走入“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条文明发展道路是兼收并蓄的道路,是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平等前提下的进步之路。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尊重其他文明的前提下,以其突出的包容性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动,凝聚发展共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文明思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四、增强文化自信心,破除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雾

  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文明的内核。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文明都是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生成的,凝聚着本民族的精神价值。而文明的发展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文明吸收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显示出不同的文明样态。厘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关系对巩固文化主体性,增强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人民群众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点在于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华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又是文化享受的主体,巩固文化的主体性就是把握人民群众在文化实践中的主体力量与主体地位,文化主体性得到巩固,文化自信便有了根本依托。文化自信的增强可以极大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动力,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文化自信的增强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文化虚无主义思潮对我们的影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巩固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上有效破除了文化虚无主义的迷雾。

五、结束语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方向、主体和动力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时代肩负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产物。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成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其他人类文明形态进行多元互动、对话交流,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种属关系,有助于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理论界定,有助于确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人类文明中的使命地位,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文明交流中的话语权。新时代,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种属关系,对明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之间的关系属性,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项久雨.伟大复兴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J].理论与改革,2023(5):1-10.
  [2]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3(17):4-11.
  [3]韩美群.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意涵[N].光明日报,202404-23(6).
  [4]习近平.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J].求是,2023 (1):4-14.(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08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6期

  • 第2024-07-11期

  • 第2024-07-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