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芸
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在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展现出新的历史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两个结合”理论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在历史逻辑层面,“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在理论逻辑层面,“两个结合”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探索开辟了新境界;在实践逻辑层面,“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并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两个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观点。“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
一、历史逻辑:“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被历史和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深入探析并预见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社会发展及其规律,既在近现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有所体现,也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奋斗史中有所彰显。“两个结合”的提出,承续了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的主动作为与创新精神,这一进程历经了由理论倡导、全面展开至深刻内化的系统性发展[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唯物史观,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立足国情,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剖析中国国情,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深化,确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秉持开放与创新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科学回答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3]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生动写照,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成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亦深刻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步伐。
二、理论逻辑:“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持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其理论价值不仅在于科学解释世界,更在于指导我们改造世界。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质上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这一过程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深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既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不懈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恰逢其时,不仅契合了近代中国最为迫切的革命理论需求,更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基石。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诸多重大理论成果,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能够经受住时间与实践双重考验的科学性[4]。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表明,并非所有理论都与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相契合,我们需坚持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石的唯物史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独特的国情、文化相融合,并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支持。
三、实践逻辑:“两个结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实践是理论之源。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实践逻辑,从而有效回应并解决中国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惑、世界普遍关注的疑问、人民关切的问题以及时代提出的挑战。
在新时代的实践场域中,我们应坚定不移地恪守“两个结合”的重要原则,自觉地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引领新时代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持续深化对“两个结合”精髓要义的领悟与掌握,更需在实践中展现出探索的勇气与创新的精神,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的成果丰富创新理论,从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深度融合,不仅彰显了实践的必然逻辑,更是破解时代难题的关键所在。我们需要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寻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同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古人的智慧,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两个结合”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更开创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实践探索,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独特的具体实际之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持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深刻凸显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四、结束语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秉持崇高的理想,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和认识展现出了高度的明晰性和自觉性,不断探寻、认识和掌握规律,进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剖析“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我们在深化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以担当作为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 2022-10-26(001).
[2]韩庆祥.全面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0):93-105+164.
[3]黄力之.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第二个结合”[J].探索与争鸣,2023(10):59+177.
[4]李冉.深刻理解和把握“两个结合”[J].红旗文稿,2023(14):23-26.
[5]袁艺鸣,张立波.“两个结合”的内在逻辑及其哲学意蕴[J].学习论坛,2023 (1):105-110.
[6]李宏伟.论“两个结合”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创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12):112-122.(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