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理论研究

文化建设助力玉溪共同富裕

  

胡霁玲

  共同富裕是14亿多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2015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作出“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等一系列重要指示。近年来,玉溪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深刻把握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使命,以文化为引领,助力玉溪实现共同富裕,让文化成为“玉溪名片”中最具魅力的亮点,为努力实现玉溪“文化富民”塑形铸魂赋能。
  一、以文化建设助力玉溪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
  (一)以文铸魂,擦亮鲜红底色
  玉溪市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加快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现场教学基地,深挖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守好红色根脉。
  一是推出精品红色研学线路,打造示范点。玉溪市依托革命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形成了4条省级示范线路,即“聂耳和国歌的故事”红色学习体验线路、“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精神血脉”红色学习线路、“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红色学习线路、“玉溪亿万年·华夏文明史”爱国主义研学线路。
  二是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致力于把聂耳文化打造成玉溪文化品牌。一方面,深挖聂耳文化的内涵,让“聂耳和国歌的故事”进校园、进社区;另一方面,不断擦亮“聂耳故乡,音乐之都”的文化品牌,打造聂耳故乡红色文旅品牌形象。通过一系列研究和宣传,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二)以文惠民,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玉溪市聚焦“民生福祉”,着眼于标准化、均衡化要求,着力缩小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城乡、区域、群体差距,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全民共享。
  一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出台《玉溪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玉溪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和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依托各县(市、区)文化馆、文化站等建设城乡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开展文化帮扶,打通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市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村有活动室、文化体育广场、文艺队”的四级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集中精力、物力、财力建设一批典型示范点,成为“百千万工程”的看点、亮点、示范点。
  二是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文化玉溪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同时开通旅游数字可视化平台,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大“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力度,稳步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质量。
  三是举办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积极开展与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梦等热门话题相关的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深入基层农村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三)以文塑旅,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玉溪市按照“一核两翼、三线四区、十大精品、十美玉溪、千亿产业、旅居高地”的发展思路,推进“文旅+”建设,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
  一是整合资源,开发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利用市博物馆、聂耳纪念馆、聂耳故居、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资源,聂耳、曲焕章、唐淮源等历史名人资源,“花灯戏”“关索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市内革命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阵地,开发多条主题旅游线路和特色旅游线路。
  二是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整合乡村、民俗、户外运动、康养等资源,开发建设自驾车露营地、体育旅游基地,创新微旅游、微度假、小团游等产品和服务,形成特色旅游线路;加快特色街区建设,推出青花街、寒武纪小镇、太阳山、广龙小镇等一批网红打卡点,推动夜间经济发展;通过大沐浴节、米线节、开渔节、芒果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节庆文旅活动品牌。
  三是加大文旅宣传力度。利用人民网、今日头条、文旅头条、玉溪发布等媒体,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网络主流平台,以米线节、荷花节、沐浴节、火把节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为抓手,通过短视频、图文等方式宣传推介玉溪文旅资源,邀请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玉溪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四)以文兴城,推进“非遗”活态传承
  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市民生活相融合,玉溪市不断挖掘非遗文化价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市民的精神家园和促进城市发展的文化基因。
  一是通过开展非遗的展示、展演活动,营造良好的非遗保护社会氛围。自2006年起,玉溪市文化馆每年都会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进行非遗项目实物展陈,通过开展影像展播、主题文艺晚会、法律法规宣传、文物鉴赏等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让民众凝聚起共同保护和传承优秀文化的意识。
  二是通过“非遗+社会热点”的方式,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产品。2021年,北移亚洲象群一路逛吃游玩来到玉溪,国内外网友一直热切关注象群的动向。玉溪网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从中找到文创灵感,以“亚洲象·玉溪团”这个热门IP为切入点,为15头大象设计了生动的动漫形象,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宁陶进行融合,创作了寓意“吉祥”的纯手工陶艺文创产品“吉象杯”,亮相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博览交易会和创意云南2021文化产业博览会,用心用情讲好人象和谐的生态文明故事。
  二、以文化建设助力玉溪共同富裕的经验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走正确的发展道路
  玉溪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龙头”和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文化建设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扩大城市影响力,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动能,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二)坚持资源整合,形成文化发展合力
  充分整合红色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利用城市名片建设、IP打造、示范点建设、精品线路开发等手段,通过“文艺+旅游”“文博+旅游”“非遗+旅游”“音乐+旅游”“文创+旅游”等方式,形成文化符号,不断壮大文化发展规模。
  (三)坚持创新发展,不断加强文化建设
  在文化传播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深挖潜力,释放活力。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牌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形成文化传播方阵,紧跟时代潮流,迎合群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加上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共同推进等手段,不断推进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作者单位:中共玉溪市委党校)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08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0期

  • 第2024-07-25期

  • 第2024-07-23期

  • 第2024-07-18期

  • 第2024-07-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