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迎泽

挚爱在乡亲

——品读赵维明小说集《追梦人》

  •   近日,认真拜读了昔阳县农商银行赵维明寄来他编著的新书中篇小说集《追梦人》。
      赵维明,1973年生于山西省昔阳县皋落镇,1996年毕业于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现长春工程学院),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工作一年半后返回家乡,聘入昔阳农商银行工作至今。2018年以来,他先后任股员、财务股长、党委委员(副主任)、党委委员(副科稽核员)、副行长。现担任纪委书记、监事长。2013年开始写小说,十年间创作出版《追梦人》、《皋州纪事》等中篇小说集逾百万字。
      这本新书来源于一个默默无闻的作者,是一种不以发表或取悦别人为目的的原生态写作。众所周知,银行是世间三百六十行比较忙的行业之一,我竟想不出赵维明是如何忙里偷闲,在中午的哈欠连天中,在子夜的万籁俱寂中,在奔赴会议或下乡摇摇晃晃的车上……构思,写作这一篇又一篇动辄几万字的小说的。
      昔阳县作家协会主席、《虎头山》杂志主编孔瑞萍问他:“你为什么不投稿?”他居然有些惶恐地说:“只是自己爱好写一写,单位同事传看过了,有的人说好,就拿到网上发了。有评论的,有点赞的,我也不在意那些。我只是爱写,然后写就是了。嘿嘿……”
      过去我们家乡有个说法“刨个坡坡”是为了“吃个窝窝”,吃不上窝窝,谁刨坡坡呢?现在写字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头悬梁锥刺股,三更灯火五更鸡,即或不为实利,也总得贪个虚名。世间士子万万千,曾见几人似颜回?不图名不图利,只为爱好,自甘辛苦,或许这只能解释为“真爱”吧!
      赵维明立足于家乡和本职工作,以敏锐的眼光注视着时代变迁,记载着底层民众的悲欢。小说里每个故事都自然发生过,阅读时感觉不到架框式的吃力和对时下阅读时尚的迎合,非常接地气。这本书呈现的只是赵维明小说作品中的一小部分,但每篇都有别致的主题,故事构思新颖,人物鲜活生动。
      我喜欢《追梦人》这本书,因为我也曾有着20年农信社工作的经历,虽已离开30年,但难以割舍农信情怀。这本小说集主要描写的是多年来信用社改革发展和农信人艰苦创业、拼搏进取的一系列故事,全集由《追梦人》《信合人生》《信合家族》《传承》《宝儿的生日》五个中篇小说合集出版。
      品读《追梦人》,我真真切切感受到赵维明内心深处,对农村信用社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炽热的情怀,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描述和讴歌了信合人的责任与担当,流露出他对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及农民兄弟的真情实感。
      第一篇《追梦人》,讲的是农村信用社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由员工杨光赴长岭村扶贫,扎根农村,服务农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增加村民收入。他结合实际,定规划,找项目,筹资金,为改变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二篇《信合人生》,则是以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为背景,描写赵明志上大学前因学费贷款与信用社结缘,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应聘到家乡信用社,为改变贫困面貌,促进信用社经营好转,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可歌可泣的故事。
      第三篇《信合家族》,比较详细的叙述了皋州镇安家的四代信合人,为信合事业发展、传承、奉献等一系列故事。
      第四第五篇《传承》与《宝儿的生日》,刻画了爷爷、父亲和儿子三代为信合事业拼搏进取及舍小家为大家鲜活生动的形象,作者把颂歌献给了朝夕相处的农商银行同事。
      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原型来源于农商行;故事框架取材于农商行大家庭中所发生的故事;书里每个故事都给人以深思,给人以启迪,满满的正能量,对成千上万名农村信用社员工而言,或许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回那种原始永不褪色的热烈的农信情怀。
      《追梦人》是赵维明用几十载扎根信用社的风雨人生,抒写了这最具代表性的文字,看出他对农村信用社的忠诚,这本书凝聚了他对农村信用社与“三农”炽热的爱。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普通员工和农民,还有残疾人,他们虽身处社会底层,依然保持农耕文化固有的质朴和善良。
      在近年来的阅读中,笔者深深感悟到:当前小说界存在玩形式、通俗化、娱乐化的现象。有些作品避重就轻,不肯直面社会转型期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也远离现代文明精神的价值判断,因而变得轻如鸿毛,文学语言越来越精致,读完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古人云,小说“主在娱心而杂以惩劝”,现在高明的小说家们却似乎止步于前者而将后者弃如敝屣了。与此相对,一个默默无闻的民间业余创作者却在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着时代,观察着变迁,记载着底层民众的悲欢,让人深为感动。
      维明写小说选素材有两大“根据地”:一是家乡皋落,二是农商银行。皋落是昔阳第一大村,也是个有深厚历史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古时候曾经作为州府,故小说里每每以“皋州”代称。皋州是生养他的家乡,精神的故乡;农商银行是他赖以成就事业从而证明自己的社会坐标。他的前半生,把自己所有的爱和奋斗都给了这两个地方,他要表达的一切感动、喜悦、痛惜,也无不来源于此。
      爱家乡,心永驻,情不移。无论脚步走到哪里,家乡的那份亲切、那份熟悉,总会如影随形,土生土长,这份深深的家乡,永远无法割舍……

    杜盘堂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2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3期

    • 第2024-08-08期

    • 第2024-08-06期

    • 第2024-08-01期

    • 第2024-07-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