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法边馀墨

教师的荣耀

  

任生林

  教师节前一天,恰好赶上给学校招收的首届硕博新生上第一课。早八点,同学们已整整齐齐坐在装饰一新、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里。看着稚气未脱、充满强烈求知欲的莘莘学子,自己心中油然升起无限的自豪感。他们经过多少次激烈的竞争,才来到这里深造,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一起交流互动,既面临挑战,又充满幸福,自豪感满满的。于是,声音洪亮地开讲《强制执行法问题研究》……
  两年前,我从工作近四十年的审判岗位上退休,来到美丽的海滨小城教学。教师成为退休后的第一份工作,也可能是人生最后的一份职业,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要好好珍惜,不辜负学校的信任。两年来,自己将教师作为回报社会、感恩国家的难得机会,按照教师标准严于律己,认真备课,精心制作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和同学们沟通互动,耐心回答提问,把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多地传授给学生们。
  《民法总论》和《物权法》是民商法学中最基础的课,也是最难学的课。这些法学知识从德国、日本引进,术语专业,文字晦涩,原理深奥。讲课时,我坚持用“四位一体”的方法,将法学原理与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和具体案例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从条文到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使学生们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在讲授《民商法案例研析课》中,结合审判实践,总结出“五步案例分析法”,从原告诉讼请求、被告答辩理由着手,分析本案案由、存在的法律关系,到总结提炼争议焦点,运用法学原理分析研讨,直至案件处理结果。同时,将案例分析、旁听案件和模拟法庭相融合,使学生们切身体会审判和诉讼的乐趣。今年6月,组织学生们到香洲区法院旁听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现场体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的真谛,随后组织模拟法庭,同学们很快掌握法庭审判和诉讼的基本规则。通过这些方法,增强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民法典》颁布不久,学院邀请我给学子们举办一场《民法典》讲座。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快速准确地理解掌握民法典?我琢磨一段时间,决定根据研究民法典的情况,借鉴流传甚广的《千字文》形式,按民法典的篇章结构,将14万多字的内容浓缩成3650字,编写成民法典千字文,先领诵一遍,然后逐句讲解。同学们听后,普遍反映层次清晰,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对参加法考有很大裨益。
  为帮助同学们了解最前沿的立法动态,去年十月,给全院学生讲授《公司法修订草案有哪些亮点?》回顾公司法的立法进程和司法解释的衍变过程,联系案例分析条文利弊,深入阐述争论问题,展望立法走向,激发起同学们学习的欲望。课后纷纷围着老师探讨问题,添加微信,随时解惑答疑。像这样的讲座,每年都做两三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同学们分享,先后举办《行政协议面面观》《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解释解读》《优秀法官是怎样炼成的?》……帮助同学们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
  一年一度的“学宪法、讲宪法”演讲大赛,总在每年12月初举行。组办方邀请我担任评委,我也很乐意参与。看着比自己儿子还小许多的孩子们,积极拼搏上进,展示自己才华,心中自然升起喜爱之情。利用担任评委的机会,主动与同学们沟通交流,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演讲,不仅关注内容,而且注重演讲技巧和风格,然后逐个点评,助力他们提高演讲水平。当看到优胜者上台领奖,发表获奖感言,分享成长心得,自己也感到由衷的欣慰。每一次倾听都有价值,每一次交流都有收获,和同学们在一起是快乐的,收获也是满满的。两年多来先后参加案例分析比赛、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制作比赛等,看到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心中充满无限的自豪。有一位大二女生参加职业规划大赛时,由于是头一次参赛,非常紧张,时常忘词,发音不准,我鼓励她不要计较名次,要经常参加比赛。等到大四参加奖学金淘汰赛时,她已是胸有成竹,镇定自如,表现非常优秀了,令我吃惊!
  老师与学生的深入交流,还体现在指导毕业论文中。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独立思考、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自己从事民商法教学,学生们选择我做导师的比较多,平均每年二十多个,大多数同学积极主动找老师沟通交流,按照论文流程进行,写作顺利,但也有几个同学不主动不积极,不和老师交流,老师催促,也不着急,等论文初稿出来审核不合格,才着急联系老师,深夜发微信,恳求老师开恩。对待这样学生,还得有耐心,与他们主动交流,了解情况,有的是准备考研,有的是忙于找工作,有的是存在畏难情绪,没有认真撰写论文。老师只好加班加点,从体例到标题,从内容到文字,帮他们逐字逐句修改,渡过难关。当看到他们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拿到学位证书时,自己也放下一颗悬着已久的心。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也加深了对学生们的了解,增进感情,有的甚至成为忘年交,把我当成兄长,亲切地喊任哥。毕业后还经常微信联系,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愿意和我倾诉。我也当起老大哥的样子,训导几句,进行心理按摩疏导。
  对老师来说,教师节是个收获的季节。当教师节来临,学生们纷纷发短信祝贺,比过春节的都多,甚至挤爆视频,还有一些同学送上花束,表达最诚挚的祝福。每当这时,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泪,感到自己非常荣耀。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单纯,没有利益关系,没有复杂的情感纠结。老师只要一心一意教好书、育好人,就很称职。文学大家韩愈在《师说》中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很好地概括了教师的职业之道。老师所教之道,不仅是学业之道,更是做人之道。有人说,教师的最大荣耀是桃李满天下,这是少数老师才能做到。还有人说,教师的最大荣耀是看到教过的学生当了大官,成为亿万富翁,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学生们取得的成就是他们努力拼搏的结果,与老师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师的荣耀莫过于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服务国家。懂得感恩,才会将做人之道一代一代传下去,发扬光大立德树人的传统,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12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2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