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法边馀墨

办案趣事

  

宋美华

  我当法官已经很多年了,在职业生涯中,有过很多的趣事。想起来或让人莞尔一笑,或让人心头一暖。也许正是这些点滴小事支撑着我们,在这条路上一路前行。

可爱的实习生

  十几年前,一大学的实习生小A曾跟随我实习。一天上午,我要开庭,安排她当书记员担任法庭记录。开庭前,我给她讲解了一下法庭记录的注意事项。她问我,“老师,开庭时间写哪天呢?”我说,“就写今天。”当年办公条件有限,单位还没有为我们配备电脑,庭审还要用笔记录。开庭时怕她第一次记录跟不上,我特意放慢了庭审的速度,整个庭审还算顺利。当事人核对完笔录,签完字就退庭了。我把她写的庭审笔录拿过来看了一眼。发现开庭时间一栏赫然写着两个大字:“今天。”我问小A,开庭时间你怎么可以写“今天”呢?小A一脸委屈:“老师,不是您说的开庭时间写‘今天’么?”我竟无言以对。

开朗的农村大姐

  有个农村大姐,50多岁,人很朴实,性格开朗。她在法院有不少诉讼,败诉的多,胜诉的少,但是屡败屡诉。几年前我曾经审理过她的案件,虽然大姐败诉了,但是她坦然接受。又过了几年,办案系统又给我分配了一件她的案子。她来庭里开庭。她一看见我,立刻扯着大嗓门嚷起来:“哎呀,大妹子,好几年没见,你咋还这么年轻呢?到底是咋保养的呢?”我心花怒放,但是面不改色,开玩笑说,可能是因为这两年没办大姐的案子,操心少的缘故。大姐听了,爽朗地开怀大笑。

不一般的老先生

  几年前,我审理过一起民告官的行政案件。原告是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老先生高大瘦削,沉默寡言;老太太又矮又胖,能言善辩。由于担心自己的官司会败诉,开庭前,老太太曾来庭里哭闹过。她闯到办公区,大吵大闹,不肯离开。我做老先生的工作,让他劝劝老伴,不要妨碍办公秩序,再闹下去可能会被司法拘留。老先生不为所动,他说:“那最好,快把她拘留几天,她天天在家唠叨个不停,拘留她,我没有意见,正好可以清静几天。”案子开庭了。庭审一开始,老太太抢先发言,说个不停。车轱辘话来回说,没有重点和逻辑。老先生几次张嘴,愣是抢不上话。轮到被告发言时,她也不停抢答、插话。我屡次制止,她置若罔闻,审判庭里回荡着老太太絮絮叨叨的声音。庭审难以为继。一旁的老先生起初沉默不语,后来终于听不下去了。他转头冲着老太太怒吼一声:“你再说一句话试试!你再说一句,我休了你!”老太太立刻哑火,此后在庭上一言不发。老先生发言逻辑清楚,有条不紊。我强忍着笑意,顺利结束了庭审。

女儿当自强

  在法院工作,难免会遇到缠诉闹访的当事人。有的当事人来法院哭闹,确实是因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还有很多当事人是因为不愿意接受败诉的结果,试图通过闹访施加压力,达到胜诉的目的。几年前,有一个当事人C是一位30多岁的年轻妈妈,她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跪倒在审判庭里,哭闹不止。C剪着一头短发,看上去很利落。主办法官反复劝解无果。经了解,C半年前通过法院调解,与丈夫协议离婚。当时C为了获得自己女儿的抚养权,同意男方离婚后,不再支付孩子的抚养费,由自己独自抚养。几个月后,女方听说男方很快再婚了,心有不甘,再次来法院起诉,要求男方给付抚养费。按照法律规定,即使父母双方对抚养费问题达成协议后,未成年子女在必要时,仍然可以要求父母合理地增加抚养费。但经审理查明,女方的抚养条件距离几个月父母离婚时没有任何变化,并未出现经济状况恶化等情形,孩子也没有增加任何大项支出。因此,合议庭对女方要求增加抚养费的请求暂不予支持。我释法明理,反复开导,C仍然愤愤不平。我说得口干舌燥,她和孩子跪在地上,说啥也不肯起来。我换了个思路,说:“虽然从法律规定上,目前不能支持孩子的诉讼请求。但是作为孩子的父亲,抚养孩子是他的法定义务,这是天道,是人伦。当初,虽然你放弃了抚养费,但对方身为父亲,如果真的疼爱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抚养费,必然能够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虎毒还不食子呢,孩子的父亲虽然赢了官司,但输了人格,应当受到道德的谴责。”C连连点头称是。我说,“虽然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但我能看出来,你非常自立自强,不然也不会当时放弃孩子的抚养费。我相信,即使没有孩子父亲的帮助,仅凭你一个人的能力,也一定能把女儿培养成才。”当听我说到这里,C彻底平静了。她一把把孩子从地上拉起来,一边叮嘱孩子说,“好好听着阿姨说,咱们女的就是要自立自强。”她望着我,眼神充满信任。后来母女俩开开心心地回家了,之后再没有来过。法官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既要会倾听,又要会表达,有时候还要学点心理学。一句话说不好,可能会激怒当事人的情绪。但说不定哪句话对了当事人的心思,说到他们的心坎里,立刻就云开雾散了。

不完美中的完美

  同事W辞职去做了律师,前年的某一天,我们在路上偶遇。他说,几天前他去北京出差。一位北京的女律师和他提到了我,对我心怀感激。他说出女律师的名字,我毫无印象。他说,“你肯定不记得她了,她十几年前曾经在你这里代理过一个案子,她代理的是上诉人,最后她接到了胜诉的判决。她说,她在唐山人生地不熟,第一次来唐山打官司,后来案子被改判了,她胜诉了,所以一直记得你的名字。”法官工作常常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是这一点点的肯定和赞美,就足以支撑着我们继续走下去。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职业。但是我想只要我们心怀热爱,不忘公平、正义和良心,总能在不完美中,创造出一些完美来。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12期

  • 第2024-09-10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2期

  • 第2024-08-20期

  • 第2024-08-15期

  • 第2024-08-1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