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综合新闻

运城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双十一”购物消费提示

警惕购物风险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报讯 今年“双十一”购物节已悄悄拉开序幕,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各种促销“花活”,近日,运城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双十一”购物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到理性购物、依法维权。
  提示指出,一要选择正规的购物渠道。尽量选择经营规模较大、信誉度等级较高、口碑较好、交易量大、消费者评价较高的电商,甄别直播商家是否具有营业执照,不要轻信和点击非官方或陌生的直播邀请和网址链接,防止误入钓鱼网站购物。
  二要理性消费,警惕消费陷阱。消费者应仔细核对商品描述、用户评价等信息,避免被不实宣传所误导。下单前可以先咨询客服,多进行价格对比。不要因贪图便宜而冲动购买明显价格过低的商品。
  三要谨防被“大数据杀熟”。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电子商务经营者利用大数据,判断消费者是否具有议价和比价能力,从而进行价格歧视。例如,同一家电商,同一款商品,会员的价格比新用户的价格还要贵。消费者购买前可以对商家进行市场口碑调查,多关注公开价格信息,警惕非公开价格的商品。
  四要小心网红直播套路。近年来,直播带货越来越红火,面对网红推荐、达人种草类商品,不应盲目跟风,而要擦亮双眼,根据实际按需购买,仔细辨别,品质为上。不要因为优惠力度大而过度囤货。
  五要认真了解促销规则。部分商家以预售的方式销售商品,规定消费者预付定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余款才能享受优惠价。很多消费者并未认真了解活动规则,不清楚存在规定时间内未付款订单可能被取消且定金不予退还等情况。
  六要使用安全支付方式。尽量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或者货到付款,不要轻易相信对方以任何理由要求直接转账、汇款至私人账户,以及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或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注意不要随意填写或告知他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防止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银行卡被盗刷。
  七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消费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平台责任和义务、广告宣传、搭售规定、押金退还等方面的规定,规避购物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八要保留凭证以便维权。在网购交易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相关购物证据,如聊天记录、购物记录、商品页面截图、购物发票、快递单、发货单等,当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以通过拨打12345热线进行维权。
  九要关注物流信息。建议消费者下单后关注物流信息,避免错收和漏收快递,如长时间未收到商品,应及时点击“延长收货”,以免系统“自动收货”。 (本报记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0-29期

  • 第2024-10-24期

  • 第2024-10-22期

  • 第2024-10-17期

  • 第2024-10-15期

  • 第2024-10-10期

  • 第2024-09-26期

  • 第2024-09-24期

  • 第2024-09-19期

  • 第2024-09-1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