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理论探索

马克思择业观视域下新时代青年就业实践路径研究

  

李媚洋

  摘要:本文从马克思择业观视角出发,剖析新时代青年择业面临的认知能力尚浅、就业价值观念存在误区等问题,进而提出从思想认识出发建立良好的择业认知、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提高就业的抗挫能力等就业实践路径。
  关键词:马克思择业观;新时代;青年;择业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就业状况不仅影响其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梳理现有文献可知,较少有研究者从马克思择业观的角度分析当前青年的就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从马克思择业观视角出发,剖析新时代青年择业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实践路径,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青年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马克思择业观的基本内容
(一)认知方面:正确而又全面的择业认知

  对于选择职业,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能这样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是这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自己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青年只有在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认识自己倾向的职业三方面具有清晰且正确的认知,才能做出合乎实际的职业选择。在择业时,需要回答自己想做什么,必须冷静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不要因一时的“喜欢”而冲动选择职业。马克思用四个问题警示我们:“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1]青年应客观考虑个人的体质与能力和社会外在因素,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需求。

(二)择业目标:追求两种利益

  在建立正确的择业认知的基础上,要有正确的择业价值观来回答“我”应该选什么。正如马克思所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1]一方面,择业目标是追求自身的完美。我们要厘清工作的本质是否能达到追求的这一价值目标。另一方面,择业的终极目标是为人类谋幸福。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在法律和制度允许范围之内踏踏实实干实事,忠于国家和人民,在追求个人成就的同时为社会作贡献,那任何一份职业都是光荣的。

(三)择业途径:坚定向前的择业导向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在初入职场时,青年们可能会经历试错,会经历各种不适和困难甚至被辞退;有了一定起色的职业道路上,青年们可能还会经历各种诱惑。因此,青年们应坚信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正确的,秉持追求自身的完美和人类的幸福的理念,那么未来的职业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光明。

二、马克思择业观视域下青年就业的现实困境
(一)认知能力尚浅

  大多数青年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学历较高,对于心仪工作的期望值也较高。少数青年认知水平尚浅,对自我和外部环境没有清晰的、正确的认知,在找工作时存在“随大流”、攀比心态,对薪酬待遇高或社会关注度高的岗位格外看重,而没有考虑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实际情况。[2]

(二)就业价值观念存在误区

  一些青年对就业有过于刻板的认知,认为只有进入国企或事业单位才算成功,缺乏对其他行业或创业机会的了解和尝试。一些青年只注重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选择职业时将目光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及沿海城市,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少数青年将职业划分三六九等,在选择职业时往往看中的是薪酬待遇和他人对这种工作的评价,认为“从事体制内工作,能够获得更高的满足感以及荣誉感”[3]。这些错误的认知是他们难以实现就业的枷锁及最大障碍。

三、马克思择业观视域下青年就业实践路径
(一)从思想认识出发,建立良好的择业认知

  根据马克思择业观,青年在选择职业时,首先要认知自己的职业兴趣,待热情褪去后,冷静思考是否还想从事这项工作。其次,要清楚自己的能力、体质、生活条件是否适合这项工作,青年一定要全面了解、挖掘自己的潜力和闪光点。最后,要正确认知我们所处的社会。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正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产生了大量因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以及采用新的生产管理和服务方式出现的局部劳动力过剩,岗位就业不足和失业状况并存。这对就业市场和劳动者的就业意愿产生了深刻影响[4]。青年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

  选择职业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马克思择业观视域下,青年应该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以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善人类生活条件[5].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这两种利益是不冲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奋斗方向,投入踏踏实实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发挥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理想[6]。

(三)提高抗挫能力

  一方面,青年要正视挫折,学会面对失败,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初选职业时可能遭遇失败,青年要在试错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青年要有应对挫折的思考和行动。在工作经验不足时,应保持积极的心态,设定明确目标,寻求支持与沟通,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7]。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4-7.
  [2]廉思.走出“内卷”,奔赴新地:新时代中国青年该何去何从[J].文化纵横, 2024(1):34-42.
  [3]张青松,代伟.青年失业率攀升的形成机制与政策应对[J/OL].青年探索,1-12[2024-11-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022.D.20240411.1403. 004.html.
  [4]陆杰华,郭荣荣.代际社会学视角下新时代青年群体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3(2):26-34.
  [5]张青松,代伟.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现实差距与提升路径[J].青年探索, 2024(4):82-92.
  [6]张天莹.《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现实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40): 83-85.
  [7]薛利锋.青年马克思择业价值观的当代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9(12): 225-227.(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28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1期

  • 第2024-11-20期

  • 第2024-11-14期

  • 第2024-11-12期

  • 第2024-11-07期

  • 第2024-11-05期

  • 第2024-10-31期

  • 第2024-10-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