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军
智库从事的是高层次政务服务,具有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重要功能,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事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智库服务的核心在于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决策方案。只有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才能在战略上占据主动。社会科学院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地,其智库不仅肩负着建言献策的重要职责,更通过独特的理论研究视角和实际政策转化的能力,彰显其区别于一般智库的独特优势,因此具有独特价值。
一、以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强化决策服务功能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智库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智库的作用不能局限于研究和分析,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体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担当。社会科学院智库作为国家智囊机构,要不断强化在决策咨询服务方面的功能,提高智库研究的战略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社会科学院智库持续聚焦改革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注重发挥在辅助决策、指导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细化并选定研究主题,专注于目标明确的研究工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注重数据处理和理论应用,以实现调研成果转化为目标,不断完善科技智库管理体制,构建完备的特色新型智库组织架构,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社会科学院智库作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二、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
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应切实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融入思考、指导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进一步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智库研究的创新需注重研究方法的运用,深入分析长远谋划与眼前需求、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等问题,从而提出务实可行的解决之道,确保政策建议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同时,应努力集聚优秀人才,以提高决策咨询的水平。
社会科学院未来智库研究应高度重视知识创新、调研能力创新、科研课题创新,不断深化智库管理机制改革,统筹开展科研学术、智库建设、宣传宣讲,努力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断深化课题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创新实证调查研究、加强数据支撑、推动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是社会科学院智库的重要任务。社会科学院智库通过科学设计调研方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获取真实数据和案例,组织力量集中研究攻关,努力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同时,强化专家咨询机制,汇聚多学科智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议题开展研究,确保研究方向精准、政策导向明确,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三、以创新性前瞻性探究为关键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科学决策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社会科学院智库提出的建议具有极高的理论性、前瞻性,致力于以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城市协调发展,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扎实推进城市群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智库以此为基础,通过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综合研究,重点围绕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国情调研和决策咨询研究,在决策咨询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深入调研、专家咨询、模型分析等研究手段,将实践中的经验转化为具有指导作用的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此外,社会科学院智库依靠大数据平台展开调研,全面汇聚多维度的数据资源,包括经济指标、社会舆情、产业动态和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的数据,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和潜在价值,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精准的依据,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四、以深入调查研究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院智库的分内事,也是基本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生命力在于能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源源不断地提供高质量智库成果,而高质量的智库成果离不开对客观实际的准确调查与把握。社会科学院智库通过深入一线实地调研获取真实、全面的数据和实践案例,结合自身的人才智力优势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与多学科交叉研究,在提出政策建议以及影响政府决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社会科学院智库立足时代、着眼现实、回应人民期盼,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完善的机制、扎实的调研和创新的研究手段,为解决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方案,促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构建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机制
第一,加大智库人才储备。社会科学院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库资源,结合本科、研究生教学,让优秀学生协助、参与智库研究项目,以发现和培养智库人才。第二,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建立科学灵活的考核评估制度,完善智库研究人才评价机制,加大智库研究成果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和表彰奖励中的评价权重,以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第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研究人员在职教育培训,培养熟悉国情民情、善于研究政策、具有专业化素养、能够提出切实可行对策建议的智库高端人才队伍。第四,加强人才交流。社会科学院智库应做好智库人才的界定、识别与分类,加大高端智库研究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人才交流,健全国际智库交流合作机制,既积极主动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充实中国智库,也鼓励中国智库学者“走出去”,参加国际会议,开展联合研究,提升中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智库作为一个集研究、咨询于一体的智力密集型机构,汇聚了大量高端人才资源。社会科学院应着力构建与中国新型智库发展形势和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集聚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智库人才队伍。(作者单位:山东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