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武亦洁)12月3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五场新闻发布会,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华介绍相关情况。
据了解,近年来,阳泉市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区域协调融合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幸福阳泉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打造“三集群、两基地”,着力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阳泉入选第一批省级区域型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型园区,中电数字产业园、智创城NO.7签约入驻企业150余家,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1.7%;布局建设锂电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整装等上下游产业链,集聚了贝特瑞、多氟多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华纳芯能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已投产,全球首批钠离子电池电动二轮车下线商用,大容量钠电煤矿应急电源产品正式发布,阳泉被评为全国十大钠离子电池创新发展城市;5户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全市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95万千瓦,青于蓝、弘盛通一期独立储能电站并网发电,盂县上社14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快推进;加快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等大宗固废规模化利用,在河坡电厂和裕光电厂分别配套建设了中科泓源、大地海科两个固废利用项目,实现电厂固废“吃干榨尽”、变废为宝。
近三年,阳泉市非煤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0%,高于煤炭工业3.7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8.1%,高于传统产业1.1个百分点,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进一步提升。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城乡一体共同富裕市域样板。加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津海晋门”出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首开运行,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增长34.7%;主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引进落地了华储光电、弘盛通独立储能等一批好项目;国道307/207绕城改线工程竣工通车,建设“四好农村路”3300多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串联起40多个乡村旅游景区,交旅融合铺就乡村幸福路、致富路;实施老旧小区改造372个,改造更新老旧管网618公里“阳泉硒品”勇闯京津冀、大湾区市场,“晋婆婆”富硒小米卖到38元一斤,“龙飞唐”富硒鸡蛋卖到普通鸡蛋的4倍,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全省“特”“优”农业新IP。
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近三年,阳泉市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198万千瓦,推进全国第一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坚持“降尘、治企、控煤、管车、应对”五管齐下,优良天数比例连续三年保持在70%以上,国考断面100%达到优良水体。阳泉市被生态环境部评为2023年度生态环境领域激励表扬城市,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近年来,阳泉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