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石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把医疗水平提升和学科建设作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抓手,整合优势医疗资源,完善“五大中心”建设,构建起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危急重症救治“快速通道”,筑起县域医疗服务的新高地。
家住县城区的老人吴某在家中突发头疼、恶心等症状,家属紧急拨打120。从急救车接到患者起,生命监测信息便实时传至医院,县人民医院的卒中、胸痛团队成员迅速到位,仪器药物准备就绪,患者抵达后立即展开抢救,省去繁琐的流程,为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
吴某儿子张志坚说:“我们家属打了120急救电话,急救车迅速来到我家,在家里做了相关检查,直接拉到医疗集团人民医院的胸痛中心,都是走的绿色通道,为全程跟进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是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医院危急重症救治能力的重要举措。今年,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胸痛中心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的认证,卒中中心通过了山西省卒中联盟专家的验收,进一步推动了区域协同救治的开展,畅通绿色通道,为急救点亮绿灯。
灵石县医疗集团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剑说:“通过胸痛中心的创建,使医院胸痛诊疗工作更加地标准化、规范化,使得胸痛救治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方面,我们严格执行胸痛中心相应的流程,使得进门到溶栓时间严格控制在30分钟之内,极大的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在胸痛中心创建过程中也提高了医院救治高危重症患者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了诊治水平。”
据介绍,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以二级医院复审为契机,不断完善诊疗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全力推动“五大中心”建设,缩短了急危重症患者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减少了就诊次数、再住院次数,节省了患者的检查费用,极大地提升了就诊满意度。
灵石县医疗集团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武旭东说:“我们卒中中心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第一开辟了卒中急救的绿色通道,并且明显提高了标识。第二卒中团队内的卒中急救小组都是24小时在岗服务,为争取急救时间窗提供规范、快速的诊疗服务。第三我们与县里的五大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建立卒中救治的医共体,共同开展卒中的防治工作。第四就是建立了符合标准的卒中登记、上报、随访的制度流程。第五我们开放了卒中筛查门诊,积极倡导并推广卒中防治的五项简易措施。第六制定社区卒中健康教育防治计划。”
医院围绕“救治流程再优化,救治时间再缩短,救治效率再提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成立了多科室协同的卒中、胸痛、创伤治疗团队,构建起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实现了从院前急救、基层转诊到院内多学科联合诊治的无缝衔接,为患者提供了及时、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灵石县医疗集团县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副主任医师任钰说:“创伤中心启动以来,我们严格按照创伤中心相关工作要求,制定了多学科紧急联合协同救治机制,开辟了创伤救治绿色通道,为创伤急危重症患者节省了救治时间,简化了入院手续,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今年,县医疗集团人民医院进一步强化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和院前院内信息共享网络,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现场复核,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正在精心准备迎接山西省卫健委的现场复核。
灵石县医疗集团副院长冯燕明说:“搬迁以来,我们着力推动‘五大中心’的建设,旨在提升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和对重点疾病防治能力的加强,‘五大中心’的推进建设,开展了区域协同救治,畅通了绿色通道,多学科的协作,打造生命救治网络。” (肖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