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3版:观点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

  

山西省万荣县城镇中学 崔新强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经典之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移山的故事,传达了“坚持”与“毅力”的精神。作为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还要引导他们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通过对愚公与智叟性格的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特征和精神内涵。本节课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坚持”这一主题的认同。
  一、案例描述
  《愚公移山》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移山的精神。通过该故事,传达了坚持不懈、战胜困难的重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一系列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首先,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进入愚公移山的情境。接着,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愚公的决心与精神,并通过愚公与智叟的对比,帮助学生深入探讨人物性格及其深层含义。在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愚公移山的寓意,并结合实际例子探讨“坚持”和“毅力”的价值。最后,教师总结课堂,提炼故事中的精神内涵,并激励学生在人生中面对困难时要有愚公般的毅力与决心。通过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文的内容,更在情感上得到了启发,激发了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的态度。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密围绕《愚公移山》的主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充分发挥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感。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如通过询问学生是否遇到过困难以及他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成功调动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自然地过渡到《愚公移山》的学习中。在讲解环节,教师逐段分析课文,尤其注重人物性格的深入剖析,让学生通过愚公的坚定决心与智叟的冷嘲热讽形成鲜明对比,从而加深了对愚公精神的理解。教师还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深层含义,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与生活中的坚持和毅力紧密联系起来。
  在互动环节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故事的寓意和与现实生活中的坚持相关的例子,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们的讨论,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流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也帮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愚公移山的哲理。此时,学生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讨,课堂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得到了显著增强。
  在总结环节,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了思想,通过总结愚公移山中的精神内涵,激励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坚定信念、坚持不懈。教师的总结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也让学生对坚持精神有了更强的认同感和内化。
  然而,在课堂观察中,教师注意到部分学生在人物性格分析方面的理解较为模糊。尤其是在分析愚公与智叟的对比时,有些学生未能完全把握两者性格上的对立和深层的哲理含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帮助这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明确愚公为何能坚持移山,智叟为何看待这一行为如此悲观。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更多实例来丰富学生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人物性格的全方位分析。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通过《愚公移山》这一寓言故事,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古人通过坚持克服困难的智慧,也引导学生思考并应用于个人生活中的坚持与毅力。教学内容具有较高的深度,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与故事寓意的剖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内容,结合类似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例如将愚公移山与现代社会中的坚持精神相结合,帮助学生从更广泛的视角理解这一主题。
  然而,在课堂上也发现个别学生在理解人物性格、尤其是“智叟”角色的态度时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未能完全把握智叟的消极态度和其对愚公行动的质疑,因此,教师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个别辅导,或者通过小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人物间的对立和深层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教学方法上,课堂通过讲解和讨论的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但为了进一步增强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视频展示和角色扮演等,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培养其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此外,可以设计一些课后活动,如让学生撰写与坚持和毅力相关的故事,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课文内涵的体悟和应用。
  四、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愚公移山》这一古代寓言的故事情节,更深刻地领会了其中的坚持精神。在课堂互动和人物性格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有所提升。然而,个别学生在人物理解上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尤其是在智叟性格的分析上有所不足。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并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效果,如多媒体展示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可以通过设计课后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坚持与毅力的精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26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