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城关小学 万振宇
摘要:在当前教育理念持续革新的背景下,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作为基础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科目,语文不仅是知识传递的重要媒介,而且是锻炼学生思维力、提升审美品味及文化素养的关键途径。
关键词:语文实践;小学语文;朗读
随着时代的迅猛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的知识型转变为全面的综合素养型。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根基,承担着为学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使命。然而,审视当下的教学实况,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不高、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因此,从强化朗读、注重动手两方面入手,加强语文实践教学,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一、开展思辨性朗读,深化语文理解层次
小学语文课堂上,思辨性诵读通过引领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进行思考、辨析,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意蕴,增强思维能力。此方法激励学生跳脱出文字表面,深入挖掘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思想,积极投身于语文学习之中,达成深度领悟与体会。
以《观潮》教学为例,学生在初步诵读课文,对潮水形成初步认知后,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描述最能彰显潮水的壮阔气势?”引导学生带着明确问题,有针对性地诵读相关章节。譬如,当诵读至“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教师可进一步发问:“此处若将浪潮比作一群狂奔的野牛,可否?缘由何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诵读,体悟比喻的巧妙之处,领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同时,可组织小组诵读研讨,围绕“作者何以能将潮水描绘得如此栩栩如生”展开交流,鼓励学生从观察视角、修辞技巧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思辨性诵读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更提升了文本的解读与分析能力。
二、组织创意型手工,拓展语文思维维度
创意手工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创意手工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显著拓宽学生的语文思维空间。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调用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具象的实物模型。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培育了他们的创新思维,使语文学习超越课本限制,在实践中展现出新的活力。
例如,在教授《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学完课文内容,掌握了爬山虎脚的特征及其生长过程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动手制作“爬山虎”模型。教师首先演示如何裁剪出爬山虎叶子的形状,用不同大小的绿色彩纸剪出叶片,再用棕色纸条制作茎部和细丝。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思考爬山虎的脚是如何“接触墙面”“紧贴墙面”的,从而回想起课文中对爬山虎生长情态的描绘。譬如,学生在粘贴细丝时,会联想到“细丝原本笔直,现在弯曲了,拉动爬山虎的嫩茎,使其紧紧贴在墙上”,由此更加深入地理解爬山虎向上攀缘的机制。制作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亲手制作的“爬山虎”模型,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来阐述其形态和生长过程,进一步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通过创意手工活动,学生从多维角度解读课文,有效拓展了语文思维的广度。
三、实施项目化实践,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在当前涌现出的诸多新式教学方法中,项目化实践将语文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融入到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的规划、实施及展示等各个环节,能够有效锻炼信息收集、分析处理以及表达交流等多方面能力,从而实现听、说、读、写技能的全面提升,将语文学习从单纯的知识获取转变为多元化的实践应用,切实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提问策略单元”为例,教师可精心设计一项“探索科技奥秘”的项目化实践活动。围绕《呼风唤雨的世纪》等课文,将项目任务设定为制作以“科技改变生活”为主题的手抄报。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梳理出科技发展的关键信息,比如人类从依赖自然到利用现代科技的巨大转变。随后,鼓励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利用网络搜索等途径,广泛收集现代科技成果的相关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筛选有效信息,如深入了解各项科技成果的原理及其应用领域。接着,教师需教授学生手抄报的制作技巧,包括标题的选定位置、图文的搭配方法等。学生则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撰写手抄报内容,生动描述科技成果对日常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智能手机如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和社交方式。
四、结语
总结而言,强化语文实践,从增加朗读频次与动手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及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朗读的增多促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诵读过程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增强语言感悟及表述能力。而动手实践则通过将语文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其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商小霞.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D].喀什大学,2024.
[2]边迎春.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科素养———基于小学语文教学“多朗读、多动手”的视角[J].天津教育,2023,(1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