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静的报告文学《国家至上:来自中国重载第一路的报告》,以宏大的笔触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国重载铁路的标志性工程——大秦铁路的诞生与蓬勃发展之路。这部作品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铁路题材文学创作的内涵,更深刻地揭示了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的大秦铁路背后,无数铁路人默默奋斗、无私奉献乃至英勇牺牲的崇高精神。
作为一部聚焦行业、记录历史的纪实作品,《国家至上》的可读性尤为彰显。它巧妙地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表达相结合,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大秦铁路从苦难到辉煌的发展历程,引领读者一同回望“大秦儿女”肩负国家使命、书写重载传奇的艰辛与荣耀。作者从时代背景与国情出发,深刻阐述了重载运输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从工业发展和能源保障的角度,细致描绘了国家决策的高瞻远瞩、建设者的顽强拼搏、守护者的默默奉献等不为人知的故事,完整呈现出大秦铁路的精神脉络。
大秦铁路的建设之路,是一条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征途。它穿越雁北高原、桑干河谷、燕山南麓等复杂地形,面对交通阻塞、生活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建设者、守护者都坚定不移地投身于这项事业。作品紧紧围绕大秦铁路从修建到开通,发展近40年的时空跨度,深入挖掘史实资料,以事件发展为主线,人物故事为载体,通过一系列感人至深的故事和饱满鲜明的叙述,生动刻画了7万名筑路人、6000名首批进驻者以及广大大秦铁路职工心怀国家发展的崇高精神。
“国家至上”这四个字,既是《国家至上》这部作品的书名,更是贯穿全篇的主旋律。作品中,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郭洪涛、岳志坚、吴松禧等,以其深邃的洞察力成为点燃大秦铁路修建之火的关键人物。中铁一局、三局、十六局、十七局、十八局等筑路大军,以及众多科研单位、高校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进。石思好、李志刚、李方石、张松年等近百名建设者,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长城脚下、燕山深处的铁路线上;张继成、张春利等数千名首批开拓者,则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了极端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将青春与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了大秦铁路。时至今日,景升启、丁巧仁、王养国、王进等人,仍默默坚守岗位,用实际行动接续扛起了国家赋予的重任。
由于守护、抢修、抢运等任务的特殊性,许多大秦职工对家人充满了深深的愧疚。这份愧疚的背后,是他们把国家利益看的高于一切的职业担当,是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在653公里大秦线上的高尚情操。这种担当和情操,构筑了国家能源运输的坚固屏障,更为后来者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
大秦铁路的年运量从开通之初的2000万吨,到4.5亿吨,再到如今累计运量突破85亿吨,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凝聚着一代代铁路职工高度服从、绝对执行的坚定信念,是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的使命感,是他们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懈进取的卓越品质的体现。林小静在作品中,深情地描绘了这些人物的生活轨迹,深入挖掘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行动的内在动力,使得人物形象真切感人,深入人心。
林小静作为铁路子弟,对父辈的工作生活经历、奉献牺牲精神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为了创作这部作品,她深入采访、精心构思打磨,数易其稿,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品的出版,不仅彰显了她的文学才华和创作潜质,更印证了关注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这对于每一位写作者来说,都是值得坚持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作者:太原铁路局融媒体中心 徐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