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地市动态

确保饮食安全 从细节做起

  • 检测员正在进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项目的检测

  •   餐具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清洁与消毒直接关系到我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餐具清洗消毒不合格不仅会导致细菌滋生,还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
      国家洗消标准GB 14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明确规定了餐具清洗消毒的具体要求。标准要求餐具在清洗消毒后,不得检出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有害微生物,同时使用化学消毒法的餐饮具中不得有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出,游离性余氯含量应小于等于0.03mg/100平方厘米。同时感官上应符合表面光洁,不得有附着物,不得有油、泡沫、异味的要求。这些指标是确保餐具卫生安全的关键。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餐具的清洗消毒呢?
      餐具清洗要彻底。清洗过程中,应使用合适的洗涤剂和温热水(不低于40℃),将餐具表面的食物残渣和油污清洗干净。清洗时,可使用表面平滑的百洁布等工具,避免使用易脱落异物的钢丝球等。清洗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餐具表面无洗涤剂残留。
      餐具消毒要规范。消毒手段主要分为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类,煮沸消毒和红外线消毒柜是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煮沸消毒时,应将餐具全部浸没在沸水中,保持100℃煮沸10分钟或以上;红外线消毒柜消毒时,控制温度在120℃以上,保持10分钟或以上。化学消毒一般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消毒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配制消毒液的浓度,并保证餐饮具在消毒液中的浸没时间符合要求,消毒完成后必须使用自来水反复冲洗,确保除去残余消毒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