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5版:知识产权

一线“把脉问诊” 多方联动“开方”

——山西省开展知识产权专业机构“走基层 惠万家”活动

  走遍全省11个地市及转型综改示范区,覆盖十大重点产业链、十大特色专业镇及各类经营主体,服务企业9300余家次……在奋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征程上,山西省集全省知识产权专业机构之力,联动多部门力量,创新性地开展了知识产权专业机构“走基层惠万家”活动,坚持“全面覆盖”与“重点突出”相结合、“解答一个”与“解决一类”相结合、“惠企服务”与“自身建设”相结合,提高了知识产权服务行业经营主体的可及性和普惠性,促进知识产权各项政策扎实落地,推动知识产权强省战略走深走实。该做法入选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三批典型案例。
  自2023年“走基层 惠万家”活动启动以来,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迅速组建一支专业化团队,奔赴全省11个地市,与当地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联合举办系列活动。一场场活动的成功举办,吸引了有关地市金融办、银保监会、法院、检察院、海关等单位,以及所在地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参与。多地域、多形式、多媒介的巡回联动,凝聚起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提升了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营造了浓厚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针对经济活动活跃的地市,活动主办方邀请了多家能够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到现场进行宣讲对接,介绍质押融资业务、宣讲奖补政策,与需求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企业融资需求,缓解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助力企业走上高质量发展“快速路”。
  “基于前期调研,我们了解到不同企业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知识产权痛点、难点各有差异。为此,此次活动专门设置了现场‘知产诊所’,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5个诊台,针对经营主体所面临不同阶段的知识产权‘疑难杂症’会诊把脉。”山西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知产诊所”的“一对一”问诊形式能更好地摸清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和诉求,帮助企业避免因公开问询导致泄漏企业秘密的情况,且可以发挥“会诊”效果,由多个领域的知识产权“坐诊专家”协力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路径,更好地帮助企业保护创新成果并推动转化运用。
  活动开展以来,“知产诊所”、专家答疑等子活动为经营主体答疑逾600人次,收集汇总典型问题67个,收到合理建议和意见36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专利维权成本高、“知产”如何变“资产”、专利技术如何转化运用等一系列问题,实现了从“解答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跨越。
  宣讲活动走到一线,便捷服务延至“门口”。活动现场设立了知识产权业务便捷受理点,直接向有相关需求的经营主体提供主体备案申请、维权援助案源呈递、专利信息初步检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登记等现场服务,让参会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不仅如此,根据新情况新变化,活动主办方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在形式上,活动推出知识产权“服务菜单”,由创新主体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知识产权培训,变“套餐式”服务为“点单式”服务,使得服务更有针对性;在内容上,除了线上线下齐发力、加大现场办理力度等常规手段外,还在现场设置预审授权专利墙、专利密集型产品展台,通过可视化、数字化多维度展现活动成效,打造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品牌形象。
  活动润泽着近万家创新主体的同时,也让山西省知识产权专业机构建设更进一步。据统计,活动开展后,山西省专利快速预审业务备案主体数量倍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到往年同期的136.84%,各类宣传平台关注人数增加164.43%。
  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未来,山西省将以提升经营主体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动知识产权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健全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质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服务机制,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服务;进一步强化专业机构作用发挥,推动加快建成覆盖广泛、层级合理、门类齐全、功能强大、服务规范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更多山西力量。

王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 第2025-01-21期

  • 第2025-01-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