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尔滨”的“亚冬”时间告一段落,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冰雪运动仍热潮不减,由此延伸出的冰雪装备产业链正开足马力,轰鸣向前。
面对冰雪运动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各地纷纷根据自然禀赋,以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冰雪运动全产业链发展。创新企业也积极迭代产品、优化服务,着力打造核心优势,挖掘冰雪经济的市场价值。从造雪机、压雪车,到冰刀鞋、滑雪板,从服装到护具,国潮冰雪装备颇受热捧。业内专家表示,国内冰雪装备企业要加快创新研发和品牌营销的步伐,借助知识产权的力量,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装备品牌,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热“雪”沸腾的冰雪运动经济
2月下旬,哈尔滨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内积雪深厚,冻融交替。园区内,哈尔滨乾卯雪龙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下称乾卯雪龙)的厂房里热火朝天。
“从去年7月到现在,公司订单不断,生产设备连轴转。”乾卯雪龙总经理李智博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目前,公司拥有年产10万双滑雪鞋、5万副固定器的生产线,系列产品进入全国80%滑雪场。凭借3D打印技术和航空航天级新型材料,乾卯雪龙研发出自由式空中技巧滑雪板,目前已完成样板制作并送达国家队进行了初步测试。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迎来跨越式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已由愿景变为现实,冰雪装备发展迎来新契机。目前我国已形成15大类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数据显示,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约300家增长到2023年的900家左右,销售收入从2015年的不到5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约220亿元。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冰雪消费市场,冰雪产业作为朝阳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具备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能力。”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表示,冰雪经济增长过程中,对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价值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当前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恰逢其时,既顺应了产业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实现包括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在内的多重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不断优化的市场供给和持续旺盛的消费需求彰显了我国冰雪运动经济广阔的发展前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则为其升温再添一把火。
拾柴添薪的知识产权身影
湖南的一家滑雪场里,蓝色的天空下,红色的造雪机格外吸睛,它喷出的雪花密集而轻盈,在阳光的照耀下如梦似幻。
“这是我们经过长期研发推出的鲲鹏SU8型全自动造雪机,在陶瓷喷嘴、超混核子器等造雪机关键部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加之精准、数据化的评测体系,能够实现更小功率、更大扬程、更节能环保的效果。”卡宾滑雪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鸿俊告诉记者,这个雪季延续了冰雪行业发展的增长势头,滑雪场增补和更新滑雪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造雪机的业务量相比去年增加30%,还在南方多个城市热销。
“造雪机的制造难点在于如何让所有部件形成一个集成化的系统,团队成员花了4年时间开发出了全自动造雪系统。”张鸿俊表示,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创新成果,公司构筑了强有力的知识产权“防线”,截至目前,公司拥有造雪机相关专利35件,确保了市场优势,并提升了品牌价值。
“近年来,我国的造雪机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国际巨头相比,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存在一定差距,在核心技术,如节能环保、智能化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审查员王凯经专利检索后这样表示。
“我国冰雪产业起步较晚,目前正在加速发展中,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品牌和国际竞争等多方面的挑战。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协同攻关解决关键技术、材料和零部件依赖进口的问题,从‘微笑曲线’的中段即制造环节向两端即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转移,加快数字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冰雪装备产业中的落地应用,毫无疑问这些环节都离不开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王裕雄表示。
“国内冰雪装备企业要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在节能环保、智能化控制等领域,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技术差距。通过技术引进、合作研发等方式,提升国内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同时,通过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装备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王凯表示,还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建立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形成完整的冰雪装备产业链,提升整体竞争力。参与国际冰雪装备标准的制定,提升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卡宾滑雪的厂区里,各类滑雪装备正在被打包,即将销往各地。“今年公司的单板已经卖断货了,这与我们重视知识产权密不可分。未来,相信借助知识产权的力量,公司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将会进一步提升。”谈及冰雪经济的发展,张鸿俊充满信心。
原载于2025年2月26日《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