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5版: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助力化“雪”成金

  “冷资源”能否撬动“热经济”,数据胜于雄辩:我国冰雪装备器材年销售收入从10年前的不到50亿元增至如今的200多亿元;在这个冰雪季冰雪旅游收入有望突破6300亿元;2024年哈尔滨GDP突破6000亿元,其中冰雪经济占了近三成……深入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化及成因,或可解析冰天雪地何以成为金山银山,也可一窥知识产权如何助力“冷资源”撬动“热经济”。
  知识产权是冰雪产业创新发展的“破冰刃”。作为冰雪经济的基础,近年来,国产冰雪装备乘“冬”风而起。这是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双轮驱动之功,也离不开知识产权这把破冰之刃。面对核心技术基础薄弱、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主导,国产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屡屡以“首创”优势抢得市场先机。同时,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强化协同合作,通过专利转化运用,一大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快速滑入冰场雪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知识产权给予权利人最经济、持久且有效的创新激励,也如利刃破冰般搅动起冰雪产业一池春水,带动国产装备从中低端向高端市场步步跃升。
  知识产权是冰雪经济品牌塑造的“奠基石”。在“热”力十足的冰雪赛道上,要想拔得头筹,就得擦亮“金字招牌”。除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自然景观,深入挖掘冰雪文化、民俗文化内涵,以知识产权为内核创新文旅产品,或许才是文旅品牌引流锁客的关键。
  知识产权是“冰雪+”跨界融合的“粘合剂”。冰雪运动一度是北方的“专利”,如今,冰场雪场加速“南展西扩东进”,“冰雪+文旅、科技、美食、民俗、康养……”各地不断给冰雪做加法。然而,“冰雪+”不是简单的两者叠加,不是貌合神离的“两张皮”,千品一面的产品或服务,不仅打不好“冰雪”这手牌,更遑论带动住宿、交通、餐饮、零售等区域经济发展。而立足冰雪资源,打造形成具有辨识度的特色IP,既可以发挥特色IP自带流量的“虹吸效应”获得市场青睐,也可利用知识产权激励与调节各方利益的精巧机制,通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促进创新成果广泛传播和应用。以特色IP为牵引,以知识产权为保障,一再延长的冰雪产业链或可环环相扣,成为有力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效器”,在广袤大地不断书写“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刘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1-28期

  • 第2025-01-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