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万荣县示范初级中学 王继华
一、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助力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明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构建惯性概念,能用其解释生活现象。科学思维: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与推理能力,使其领悟理想实验与科学推理的思维方法。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完整经历科学探究流程,提升其实验操作与团队协作能力,激发探究兴趣。科学态度与责任:培育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态度,使其认识科学发展历程,增强科学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概念,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推导过程,尤其是理想实验与科学推理;对惯性概念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刻度尺、木块、水杯、纸条、鸡蛋、塑料片等。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动画演示、实验视频、生活实例视频等。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用手推桌面上的小车,小车运动,停止用力,小车很快停下来。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学生活动: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如踢足球、骑自行车等,积极参与讨论。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想一想,小车移动的面不一样,移动的路程为什么不一样?阻力在物体运动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作出假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作出假设,如“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等。设计实验:老师指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探讨,理清实验中需要控制及变化的变量。共同决定了实验方案:使小车从同斜面相同高度处从静止滑下来,并分别移动到毛巾,棉布和木板的表面,对比小车移动到不同表面的远近。开展实验:同学们分小组做实验,老师巡视引导,提醒同学们实验操作的规范与安全性。收集证据:同学们把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把小车移动到不同面的距离填到表格里。分析与论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提问:“由实验数据可以找到哪些规律呢?”同学们答完之后,老师得出结论:平面愈平滑,小车所受阻力就愈小,小车移动的路程就愈长,速度下降得慢。评价与沟通:老师组织同学们评价实验过程及结果,并探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2.牛顿第一定律。推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它将如何运动?学生进行推理,得出小车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牛顿第一定律:教师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理解定律: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中的关键词,如“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总保持”“或”等,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定律的内涵。
3.惯性。实验演示:教师通过展示如“纸条抽物”和“鸡蛋落杯”这样的惯性实验,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概念解释:老师解释惯性这一概念时,物体在原运动状态下不发生变化这一特性称为惯性。强调指出惯性是事物的固有属性,所有的事物无论如何都有惯性存在。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老师指导学生举出一些和惯性相关的生活现象,比如汽车急刹车时人们会前倾,跳远运动员会助跑等等,并且要求学生运用惯性知识来对其进行说明。惯性的利用与防范: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和预防惯性,例如使用惯性来固定锤头、系上安全带以避免惯性造成的伤害等。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等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结,回答教师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课堂练习
教师活动:出示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学生活动: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相互讨论。设计意图: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辅导和强化训练。
五、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实验操作及小组合作情况,及时鼓励指导。作业评估:布置书面与实践作业,如观察生活惯性现象并记录,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知识掌握与应用情况,反馈辅导。
六、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采用实验探究,多媒体演示和生活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例如在实验探究部分,有些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方法了解得并不透彻,造成实验操作不规范,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准确性;在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释中,尽管用实验推理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定律内容的理解,但是对部分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的同学而言,还是比较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