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坚持在常态化监管上下功夫、在新业态监管上见实效、在跨部门监管上聚合力、在数字化监管上求突破,着力提升平台监管与服务水平,促进网络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聚焦信息监测“驱动力”
推动智慧监管提质增效
今年以来,全省网络交易监管工作充分发挥网络交易信息监测支撑作用,针对“特供酒”、互联网销售侵权假冒酒类醋类商品、电动自行车解限速、未公示相关证照、网售食品虚假功效、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天价”月饼、俄罗斯蜂王浆等开展专项信息监测25次,监测网店28.31万个次,网站5.29万个次,覆盖相关商品及服务信息506万条,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线索1219条。同时,以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升级改造“山西省网络交易监测中心系统”,增设直播电商监测、移动App监测、系统自动感知等功能模块,优化监测功能,为提升以网管网效能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按照程序配合完成招投标工作。
聚焦监管执法“震慑力”
推动专项行动走深落实
紧抓“协同监管”,部署开展专项行动。会同网络市场监管厅际联席会议12部门部署开展“2024网络市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专项行动”。市场监管系统共监测网站(店、小程序、公众号等)22.98万个次,商品信息约214万个次,删除违法商品信息874条,责令整改网站48个次,提请关闭或屏蔽网站151个次,查办涉网案件528件,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1件。
紧盯“重点领域”,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积极配合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制定下发我省《网线条线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指引》,细化明确监管任务,推动各项要求落实落细。会同省公安厅、省消防救援总队等4部门,组织省内外21家电商平台、即时配送平台召开行政指导会,规范线上销售行为,督促平台落实安全责任。
紧扣“信用监管”,部署开展检查抽查。统筹组织开展省内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围绕《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规定14方面重点内容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推动提升合规经营水平。
聚焦优化服务“影响力”
推动网络市场健康发展
突出流量扶持,提升经营能力。结合我省实际部署开展“网络市场增流量促发展活动”,印发实施方案,引导平台对新入驻经营者、名优特产、地理标志产品等特色经营主体采取加大流量倾斜、开展培训教育、加强规范引导等措施,提升其持续经营能力。
突出区域协作,提升服务水平。推动网络交易监管基础较好的运城市建立“山河四省五市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跨区域协作联盟”,会同河南许昌市、河北保定市、山东临沂市和烟台市举办启动仪式,从加强信息共享联合执法、信息共享、流量扶持、发展特色电商、搭建产业平台等多维度开展跨区域协作,以点带面提升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四省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水平。
聚焦多元共治“凝聚力”
推动主体责任全面夯实
针对外卖食品浪费、平台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等,组织平台企业召开行政指导会,提出具体监管要求,督促平台健全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协议,依法履行登记核验、检查监控、信息公示、商品准入等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平台合规自治,建立合规体系,规范线上经营行为。
发布我省网络交易监管领域首个地方标准《网络社区团购经营规范》(DB14/T 2921-2023),进一步完善网络交易新业态监管机制。2024年6月,通过“线下+线上”方式,组织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会,覆盖全省网络交易监管人员、网络社区团购企业负责人等270余人,有效提升基层监管人员及平台企业的政策知晓度。
聚焦探索研究“创新力”
推动监管水平持续提升
持续加强网络监管队伍建设,全省网络监管系统有关负责人赴厦门举办全省网监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班。聚焦总局及省局网监系统应用、网络交易监管执法实务、电子数据取证、互联网企业运营原理等重点内容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切实提升基层人员监管执法能力。
立足全省网络交易新业态监管需要,赴太原、晋城、运城、长治等直播电商发展特色较为突出的地市,以走访直播基地、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等形式开展实地调研,全面、客观了解我省直播电商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形成《山西省直播电商发展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直播电商合规指引》,明确直播电商平台、直播间经营者、主播等主体责任和义务,推动网络交易新业态健康持续发展。
见习记者王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