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质量发展工作在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的安排部署,按照省局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学习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质量强省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专项行动,不断夯实质量管理基础,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推动质量强省建设
夯实质量管理基础
2024年,质量发展处进一步加强了质量强省建设,通过政策体系的完善和产业链、供应链质量支撑的提升,稳步推进各项质量工作。省委、省政府将质量提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通过质量奖评选、质量融资等多项重点工作加强质量工作统筹安排。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质量融资等任务被明确列入年度重点工作,进一步凸显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
同时,在政策衔接方面做出了重要举措,初步形成了“1+N”质量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了质量强省的顶层设计。为保证任务落实,省局通过督办系统每月汇总工作进展,确保任务顺利推进。此外,省局还积极推动《关于共同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的合作协议》的相关任务落地,确保山西省在质量方面的政策得到了充分执行。
质量强企强链战略推进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度重视企业质量管理,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质量强企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印发了《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实施意见》,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组织绘制质量图谱,形成重点攻关项目清单和质量政策工具清单,识别和剖析关键质量问题,制订措施开展重点攻关,推动解决一批质量难题。指导推荐太重轨道入选总局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
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山西精品”公用品牌
2024年,省局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推动“山西精品”品牌建设工作。根据省政府的相关部署,山西省推出了41个“山西精品”获证产品和服务,至今已累计推出120个“山西精品”获证产品和服务。为了增强品牌影响力,山西省在加强品牌监管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山西精品”标志的广泛宣传与推广。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山西精品”品牌的社会公信力,省局还委托山西大学开展了公用品牌的调研分析,形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为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依据。通过规范化的评选程序,确保了“山西精品”品牌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
深化惠企服务
推动政策精准落地
2024年,全省持续开展惠企直通车活动,通过调研与精准对接,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一站式”服务。省局通过制定“一链一册”“一镇一册”“一企一册”等政策服务手册,帮助企业准确获取与自身发展相关的各类政策。通过靶向服务,全省惠及了200余家企业,实现了政策“直达快享”。在惠企服务过程中,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标准研制等活动,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这一系列服务措施不仅加强了企业与政府间的联系,也进一步推动了地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创新质量融资服务
推动企业融资和发展
2024年,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及人民银行,启动了“晋质贷”融资业务试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这一举措,山西省成功推出了“晋质贷”企业名录库,并协助首批169家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累计金额达到14.58亿元。“晋质贷”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瓶颈,也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提升。
六向发力
全方位赋能质量发展
立标杆,组织实施“质量强基,赋能未来”专项行动。以提标准、提质量、强科技、强品牌为主要抓手,推动企业数智化和精益化转型,根据企业规模及需求,开展分型分类精准提升系列活动,培育一批高质量发展企业标杆。
齐联动,统筹开展质量强链相关工作。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绘制产业链质量图谱,分级分类形成质量问题清单、重点攻关项目清单、质量政策工具清单。
促发展,培育一批质量强县。初步构建“调研-分析-培育-评价-应用”的质量强县培育新模式,建立省级质量强县培育库,发挥技术机构专业优势,加强技术指导帮扶,探索具有我省特色的培育建设质量强县的新模式。
强保障,探索开展质量“融资+创投”全方位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引入银行、期货、担保、风险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为具有质量荣誉、标准、认证、质量科技创新等元素的企业提供企业融资、担保、创投等全方位金融服务。
育品牌,推进“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设。选择我省各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和优势产品,开展“山西精品”培育认定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规范“山西精品”工作流程,确保“山西精品”的社会公信力。
全赋能,以质量提升帮扶促进高质量发展。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鼓励跨区域要素融通互补,打造全周期质量服务平台。构建协同服务网络,为专业镇、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各类惠企政策一站即享、直达快享、应享尽享、平等共享。
见习记者王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