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餐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凭借独特的噱头和精致的视觉效果迅速吸引大批食客的目光,当品质与流量之间存在矛盾,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如何避雷?
去年,太原的“安妮的魔法餐厅”以其独特的幽灵甜点在小红书上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些甜点以其猎奇的造型和梦幻的摆盘吸引了无数食客前来打卡。然而,当食客们满怀期待地品尝这些看似美味的艺术品时,却纷纷表示失望。评论区里,“颜值满分,味道零分”“吃一口就后悔”的吐槽声此起彼伏。网红餐厅“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已经成为了餐饮业的普遍痛点。
网红餐厅深谙“颜值即正义”,通过极致的视觉设计和营销造势来吸引食客,食物已经从一种单纯的味觉体验异化为了拍照道具。店家往往通过营销造势迅速崛起成为“网红”。探店、短视频病毒式传播,迅速制造出“稀缺感”,吸引大量食客前来打卡。这种以流量为王的崛起逻辑,使得味道在网红餐厅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此外,网红餐厅还往往依赖预制菜来快速出餐。这些预制菜因标准化生产而牺牲了新鲜度,调味料则掩盖了食材的缺陷,形成了“千菜一味”的尴尬局面。一位经常在外就餐的上班族张女士表示,在网红餐厅吃到的菜品往往感觉像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速冻食品,完全没有了烹饪的乐趣和新鲜感。
虚假宣传泛滥也是网红餐厅存在的一大问题。一些餐厅通过滤镜美化、刷单好评等手段误导了消费者,而平台则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来遏制这种虚假宣传。一位曾从事餐饮行业的业内人士透露,有些网红餐厅会雇佣水军刷好评,甚至对差评进行删除或隐藏,以维护表面的高口碑。
网红餐厅将饮食文化简化为“快消品”,传统烹饪技艺和地域特色被抛弃,追求快速出餐和流量效应,而忽视了餐饮本身追求味道最朴素的要求。
警惕过度包装是识破网红餐厅营销套路的一项重要技能。家住迎泽区的王女士说:“我在选择餐厅的时候会打开评论区查看用户实拍图而非官方精修图,关注差评中提到的口味问题。”不仅如此,王女士还加入“太原潮新闻吃货圈”等社群,在群里提问,获取其他消费者的真实体验。“探索本地美食会有意外发现,街边老店或社区食堂往往以口碑取胜,保留了传统风味。此外,我也会通过自己做饭,重拾厨房乐趣,既能控制食材健康,也能避免“踩雷”焦虑。”
见习记者武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