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冰岛普洱”因其特殊品质及口感,被市场公认为普洱生茶原料之极品。然而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难以计数的主播或者茶仓,正吆喝着叫卖廉价“冰岛”茶。这些主播与茶仓声称自己是冰岛村村民,他们以山区茶树场景或寨子门牌号作为直播间背景,但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3月17日《成都商报》)
从前动辄成百上千元的名贵普洱茶,直播间内却只要9.9元一饼,其中有无猫腻,业内人士和资深茶友一眼便知。若论直播间内产品的真实效用和实际口感,恐怕也与正宗的“冰岛普洱”相去甚远。同时,商家打着茶叶“来自核心产区”“茶农亲手采摘”的旗号,在面对询问和质疑时却含糊其辞,顾左右而言他,仅解释产品来自“云南临沧”,茶叶产于“冰岛五环内”,所售茶叶的正宗与否也就无需花费大力气坐实。商家如此“知假售假”,用模棱两可的宣传和产品介绍与消费者玩起“文字游戏”,不仅无法打通正常的销售渠道,更会造成原产地名誉受损,消费者购物上当以及茶农直播的口碑下滑,可谓既不利人,也不利己。
平心而论,茶叶有产地、口感、炒制技艺、历史底蕴之分,自然就有价格、消费层次之别。这部分茶商如果能够做好消费者分层,瞄准底层市场进行销售,未始不能在商业竞争中站住脚跟。与其考虑在宣传口径上“动心思”“下功夫”,用中性词语混淆视听,通过扩大产地范围界定让“冰岛五环内”的“亲戚茶”“邻居茶”转正,以此冒充知名产品,利用其美誉度和影响力来促进自身销售,甚至于把正宗的“冰岛普洱”拉下水,不如以诚信务实的态度服务与自身对位的消费者,获得他们的青睐和支持。只有商家与消费者形成良性互动,茶叶销售才不会变成“一锤子买卖”。
一直以来,由于打假治理成本较高,网络环境复杂多变,检举处理流程繁琐,平台监管缺失缺位等原因,虚假宣传是一个让相关部门比较头痛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类似行为的发生,不仅需要商家提高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规则意识。还需要平台及时介入,拓宽维权反映渠道,精简举报受理流程。商家在宣传营销领域方法有度,消费者才能对产品质量心中有数。平台有作为,消费者维权就有底气,有积极性。唯如此,才不会把甄别产品真伪的皮球踢向消费者,规范且有秩序的市场氛围才有望被营造。
梁宇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