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峻 杜鹏程
科技人才作为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在行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山西省作为我国的能源大省,义不容辞地肩负着推动能源革命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在2025年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将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协同推进,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全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全方位构建“1+N”人才政策体系。
这一系列决策不仅要求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更要借助政策扶持和创新机制,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从而加速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步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煤炭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迫切需要通过科技人才的培养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转型升级。山西焦煤集团通过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涵盖多层次、多领域的专业课程,为人才成长提供坚实的知识储备;优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机构紧密携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尤其是山焦人力公司引入AI培训项目,为科技人才培养注入全新活力,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山西焦煤集团依托山焦人力公司与教育培训基地,全力打造体系化、实用化的培训体系。集团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积极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训战式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为满足不同层级员工的成长需求,集团制定了“启航计划”“育英计划”等特色培训项目。针对新入职员工,“启航计划”帮助他们快速融入企业,夯实职业基础;“育英计划”则聚焦于骨干员工,助力其突破职业瓶颈,成长为行业精英。集团组织内外专家、学者及专业教师,以提升管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安全生产为核心,先后自主研发12门课程,分专业、全方位开展针对性科技人才培训。
自2023年12月起,山焦人力公司对选拔出的导师展开6次集中轮训,已成功举办12期,有效提升了导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同时,组织公开示范课,由骨干导师现场示范教学,课题组成员参与课堂观摩,对导师教学工作进行全程评估,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助力导师不断精进,共同成长,为煤炭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
应用AI技术支撑全程教学。山焦人力公司积极探索AI技术在员工培训领域的应用,借助AI赋能培训项目,为科技人才培养注入全新活力。通过AI技术,能够深入分析员工的绩效数据和职业目标,从而量身定制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与培训计划。
在培训效果评估方面,AI技术更是展现出巨大优势。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员工需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获取反馈,这极大地影响了培训的连贯性和效率。而AI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员工的学习表现,即刻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同时自动完成学习成果评估,确保培训内容既实用又高效,有力推动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加强产学研合作。山西焦煤集团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联合中国矿业大学开展“大型矿井综合掘进机器人”项目研发为例,通过产学研紧密联动,集团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为科技人才搭建起广阔的实践平台,助力人才成长。
搭建高端创新平台。山西焦煤集团通过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稀缺炼焦煤资源保护性开采与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此外,山西焦煤还通过“科技揭榜制项目”等方式,鼓励科研团队开展技术攻关。
科技人才培养的成效与启示
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山西焦煤集团通过系统且全面的培养体系,累计培育出800多名专职技术研发人员,其中包含1名青年三晋学者、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9名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借助系统培训与大量实践锻炼,集团科技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持续赋能人才发展,集团设立专项基金,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为科技人才打造更为优质的发展环境。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化技术在煤炭行业的深度应用,成功培养出一批精通煤炭业务与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集团还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在此过程中,培养出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科技领军人才,不仅显著增强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为全省资源型经济转型树立了优秀典范,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在科技人才的支撑下,山西焦煤集团在智能化开采、煤炭清洁利用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截至2024年底,建成投用了32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35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0余项。
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技术水平,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华晋焦煤沙曲选煤厂研发应用的“重介分选智能化研究与示范应用”关键技术,总精煤回收率提高0.6%以上,每年可创造效益6000万元。
培训模式改革创新。在煤炭企业基层人才培养的关键领域,山西焦煤再次展现出创新引领的风范,在煤炭行业率先将AI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基层一线区队长、班组长培训中,全力推动培训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山西焦煤为4000名区队长、班组长量身定制了个性化培训方案,打破了以往“一 刀切”的培训模式,实现学员从“被动受训”到“自主学习”的积极转变。
同时,引入的AI培训系统配备在线答疑的AI助手,问题解答率高达95%,随时为学员排忧解难。这种AI助力的培训模式,能够快速整合行业内的最新知识和信息,不仅增强了培训的时效性,还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让培训充满趣味性,有效提升了培训效果。采用“小班教学+互动分享+案例研讨+角色扮演”的全新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沉闷格局,综合运用引导式、案例式、研讨式等多元教学方法,营造出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良好氛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煤炭行业对智能化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山西焦煤前瞻性地布局,计划适时组织“监控系统数字化实训”“AI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实战”培训班。通过系统且全面的培训课程,帮助员工扎实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技术平台,提升数字化素养与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人才根基,持续引领煤炭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潮流。
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在各类科技人员专项培训、学习研讨等活动中,山西焦煤通过多种形式,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学习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等内容,参训学员通过深入学习“杜邦安全理念在焦煤的应用”“双预控要求”“五环操作法”和“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等课程,更好掌握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增强了安全意识、潜在风险的识别和风险防控能力。利用鱼骨图和思维导图等工具,对典型事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事故教训为鉴,增强了学员的安全意识。同时,结合“五环操作法”,对现场操作流程进行细化、完善,实现了对违章行为的程序化遏制。
山西焦煤集团的实践表明,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煤炭行业应进一步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山西焦煤集团通过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模式、优化激励机制、搭建高端创新平台和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举措,成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特别是山焦人力公司引入AI培训项目,为科技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其他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