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体,笔名阿嚏,1969年该吃而没吃上月饼的前九天降生于晋南河东某赵氏家族,和关公故里比邻,与东郭先生同村。自1985年起研习漫画,次年开始在国内报刊发表作品。其人行事传统,情趣自然,生性率真,爱好散漫:或文,或画,以抒尽胸臆为快。现供职于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级高级法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
亚体兄,赵姓,河东人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生人,早年就读铁路机械蒸汽司乘专业,继从学中央党校法律专业。初起在铁路系统后转至法院系统工作。既任过铁路系统的机车司炉、副司机、司机,党委办干事,组织部门干事、部员,人事部门副主任科员;又任过法院系统政治部协理、主任,院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副院长;现任法院系统二级高级法官。可以说,既有铁路工作经历,又有法院工作经历;既有基层工作经历,又有机关工作经历;既有行政工作经历,又有审判工作经历;既有党办工作经历,又有组织工作经历;既有人事工作经历,又有政治工作经历……真可谓,经历多元、经验丰富;阅历甚广、专博双兼,是真正见多识广的全能型公务员。
亚体兄在工作之余,舞文弄墨,陶冶情操,寄情诗文,放飞自我,犹喜漫画——画里乾坤,画里人生,画里画外俱见话外音。在《自言·自语·自画》中,以自画像自言自语模式,把自个儿名“亚体”之由来“戏”了个剧透。自幼体质一般,也就亚体了。这里的亚,不再是“相当于”,而是“不输于”。亚体就是不输于体质,是对远景的期望了。也因此而时常兀自感化,只是一不小心就感冒了。感冒于文诗漫画。感冒了就打喷嚏,自以为“生命不息,喷嚏不止”,也就成就了笔名“阿嚏”。巧的是体与嚏同音。体因嚏而亚。嚏因体而喷。永不服输,喷出火花。
亚体兄文章飘逸洒脱,富有哲思。既有杂文,亦有散文。一句“如果孔子当法官”,就令人拍案称奇。这真是独到视角。法官是现代用词,而孔子是两千余年前的先贤圣哲。这跨越两千余年的牵线搭桥握手连通,岂能用“驴唇不对马嘴”敷衍视之?一年几季?天下人都知道是四季。可是孔子断言,既可四季亦可三季。对只能活到秋天的蚱蜢,当然只有三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来才是人间正道。为争个金盾还是银盾,互不相让,唇枪舌剑,大打出手,两败俱伤!却原本盾一面金质,另一面银质。都没有错,却都错了。怎么就不能换位思考呢!
亚体兄的诗灵动天成,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获奖众多,好评如潮,实在是难能可贵。梨花体长短句开门见山一气呵成,从不拖泥带水,思维与功力俱见;新派诗不受格律限制,不拘泥平仄影响,自由奔放,却形散而神聚,主打一个旗帜鲜明。从夜里看到光明,就是《零星雨》;从揭开伤疤、倒拨时钟,就是《沉默》。就是的,就凭那零零星星的几滴毛毛雨,怎就能暗黑不见光明呢?云开雾散自有时,光明总也不会迟!
亚体兄的画是漫画,别出心裁,匠心独运。漫画是与生俱来的兴趣爱好,从十六七岁就开始研习创作了。这么多年一以贯之从未间断。笔在手中任我行,随性涂雅走龙蛇,总也能把时事热点转化为漫写之作。幽默风趣表相之下,彰显骨子里的精明通透,总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图文并茂,文即是图,图即是文。文与图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彻底把大脑的左半球与右半球激活了。“漫”写人生,赛台传说,论“肿”行赏……这真是“一笔一划逐尘埃,嬉笑怒骂入画来”,真的是鞭辟入里。亚体兄因漫画成就,早年加入山西漫画学会,旋成为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
亚体兄创作的《柔弱的藤萝更需要正直来撑托》,在中国法官协会文化分会和中国诗酒文化分会联合举办的“全国法官原创诗文大赛暨朗诵品评会”上获奖了;《检点一棵树》,在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亦获奖了。还有《生活在北方》等三首诗歌、《让我们从春天出发》等三首诗歌、《向秋天学习》……都是获奖作品。亚体兄的作品,散见于《中国铁道文学》《中国医药报》《大众漫画》《山西市场导报》《人民司法》……尤其是漫画作品《古井新编》入选2004年“子恺杯”全国漫画大赛并于国家美术馆展出……
亚体兄及其作品,还分别以“巨轮奋进”“与汽笛共鸣的人”“祝贺与希望”等为题材,被多家报刊采用并对其进行专题报道。亚体兄已举办三次个人漫画展……这就是我的亚体兄,集法官断案的严细求实与文诗漫画的精密哲思于一体……对亚体兄早有耳闻,来自太铁中院,来自山西市场导报法院文化周刊,来自韩锡璋总编辑召集文朋诗友的恳谈……今有幸又调在了同一个单位,抬头不见低头见,身体不见诗心撞,在工作之余无疑增加了交流的机会。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的碰撞,注定气势如虹,与众不同。
作者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调研员、大唐诗社副社长 郑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