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正浓,气温回升,煤层中的瓦斯也随之活跃起来,在矿井深处“蠢蠢欲动”。然而,走进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你会发现,凭借“智能监测、精准抽采、责任到人”三维防控体系,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与网格化管理两大“利器”,该矿为井下安全生产植入了一颗“智慧大脑”,为矿工们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
3月20日,记者来到屯兰矿的“一通三防”智能管控中心,仿佛置身于一个未来感十足的科幻世界。一面巨型屏幕占据了整面墙壁,屏幕上闪烁跳动的数字犹如一群灵动的卫士,不眠不休地编织着一张守护井下生命的安全大网。这便是屯兰矿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的三维仿真系统的“可视化窗口”,通过分布在井下各个关键角落的1100余个智能传感器,一个与真实矿井一模一样的“数字孪生矿井”跃然眼前,瓦斯浓度的细微变化、风速的每秒波动,尽在掌控之中。这里,不仅是整个矿井的监测“大脑中枢”,更是能在危险萌芽前发出警报的前沿“预警哨所”。
“我们就像是矿井的‘顺风耳’‘千里眼’,依靠井下的风速传感器和瓦斯传感器,哪怕是瓦斯和风量最微小的异常,都逃不过它们的‘法眼’,能迅速对变化地点发出预警。”屯兰矿通风区区长姬宇鹏目光炯炯,言语间满是自信与担当,“不仅如此,为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主动给自己加压,把所有的预警和报警值全部都下调了20%,就是要抢在危险前面,将隐患扼杀在摇篮里。”这看似简单的数值调整,背后蕴含的是对矿工生命安全的极致守护,是将关口前移、主动出击的果敢。
瓦斯治理,抽采堪称关键“命脉”。在立体三维模型上,长达97公里的抽采管网蜿蜒曲折,恰似地下奔腾涌动的血脉,源源不断地将瓦斯这个“危险因子”抽离,保障着矿井的“生命律动”平稳有序。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每一个钻孔都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电子身份证”,施工时的每一个参数、验收的每一条记录,乃至抽采效能的动态变化,所有数据全程留痕、均可追溯,如同为每个钻孔建立了一份详尽的“成长档案”,构建起一套完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我们对每一项钻孔工作都严谨对待,严格落实每一个施工档案的记录。哪怕这个工作面开采结束了,我们也能随时调出数据,对整个瓦斯治理过程进行复盘,精准分析研判哪里做得好、哪里还有改进空间,为后续开采积累宝贵经验。”屯兰矿抽采区区长韩国平抚摸着模型,眼中透着专业与专注。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记录,而是保障未来安全生产的“智慧锦囊”。
科技的力量让屯兰矿在瓦斯防控战场上如虎添翼,而与此同时,一套扎实落地的网格化安全责任制也在矿井下全面铺开。区长和队长们化身为“安全分区指挥官”,对井下错综复杂的所有盘区和巷道进行精细“划片而治”。每个区长犹如一方“安全诸侯”,牢牢守护着自己分管的盘区,他们定期下井,手持检测设备,对负责区域内的密闭设施是否严实、通风系统是否顺畅,展开360度无死角“大体检”,一旦排查出隐患,便立即登记在册,专人跟踪,直至彻底整改落实到位。
从智能预警的敏锐洞察,到精准抽采的精细施策,从数据溯源的科学研判,再到责任到人的严防死守,屯兰矿凭借“科技”与“管理”的双轮强劲驱动,为矿山安全生产构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立体化的防护堡垒。在这里,每一位矿工都能安心下井、平安回家;在这里,科技之光与责任担当交相辉映,照亮了矿井深处,也照亮了安全生产的前行之路。(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