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6版:交流

“智”与“劫”的辩证

——《智取生辰纲》中人物群像与叙事策略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中学校 张莉

  一、教学背景
  《智取生辰纲》是初中语文教材经典篇目,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该作品凭借生动的人物形象、精彩情节与深刻社会内涵,在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初中阶段讲授此文,能助力学生领略古典小说魅力,感受传统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已有一定语文基础与阅读能力,但理解古典小说里复杂人物关系、深邃主题及精妙叙事策略仍有难度。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情节分析、讨论等方式,逐步吃透文章,掌握语文知识与阅读技巧。
  三、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常见实词、虚词,流畅翻译课文;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叙事的生动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人物、探究叙事策略,培养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引导多角度思考,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情节与人物之美,体会小说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鼓励基于阅读进行创作,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水浒传》社会背景与文化内涵,感受古典文学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梳理情节,把握叙事结构。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群像塑造法。探究“智”“劫”辩证关系,体会主题思想。
  教学难点:领会复杂叙事策略,如悬念、伏笔,体悟其对主题、人物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历史、现实视角客观评价人物、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涵盖《水浒传》图片、视频,以及课文重点字词、情节图表。准备教学道具,如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标注疑难字词、句子。查阅资料,了解《水浒传》作者、创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六、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水浒传》打斗视频,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部电视剧吗?对,是《水浒传》。那你们知道书中有哪些英雄好汉?”引导学生踊跃发言。接着教师说:“今天走进《水浒传》经典故事——《智取生辰纲》,瞧瞧故事里有哪些好汉,他们怎样用智完成‘劫’。”
  (二)新课讲授
  1.字词讲解。教师用课件展示“趱行”“嗔怒”等重点字词,让学生认读、理解,强调易错字写法、读音。
  2.情节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教师问:“快速阅读课文,用简洁语言概括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板书:起因是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等人欲夺;经过为晁盖等人定计,在黄泥冈用药迷倒杨志等人;结果是晁盖等人智取成功。
  3.人物分析。教师说:“故事有杨志、晁盖两方主要人物群体。先分析杨志,从文中找描写他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说说他是怎样的人。”学生分组讨论后代表发言。学生A说:“从‘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能看出杨志脾气暴躁。”学生B说:“‘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体现他精明能干,时刻关注生辰纲安全。”教师再问:“那晁盖等人给你们啥印象?”学生C答:“他们很有智谋,想出用蒙汗药智取的办法。”学生D说:“他们团结协作,白胜卖酒,其他人配合。”教师总结:“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杨志精明却急功近利、粗暴,也看到晁盖等人足智多谋、团结。”
  4.叙事策略探究。教师引导:“这篇小说叙事策略精妙。大家想想,作者用了啥方法吸引读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教师举例:“像悬念设置,开头提生辰纲,引发读者好奇,想知能否顺利押送。多次提天气炎热,为众人喝酒被迷倒埋下伏笔。大家还能找出其他例子吗?”学生E说:“吴用等人在松林里的行为,一开始让人不解,也是设置悬念。”教师肯定:“很好,这些叙事策略让故事精彩,对表现人物、主题作用重大。”
  5.“智”与“劫”的辩证讨论。教师引导:“深入探讨‘智’与‘劫’的辩证关系。晁盖等人用智谋夺生辰纲,这是‘劫’,但他们认为是正义的。大家怎么看?”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学生F说:“我觉得他们劫富济贫,生辰纲是不义之财,行为正义。”学生G说:“从法律角度,他们的‘劫’违法。”教师总结:“大家从不同角度分析得好。这体现特定社会背景下,‘智’与‘劫’关系复杂,我们要全面看待。”
  (三)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今天学习《智取生辰纲》,梳理了情节,分析了人物,探究了叙事策略,讨论了‘智’与‘劫’的辩证关系。希望大家课后继续阅读《水浒传》,感受更多英雄魅力。”
  七、教学评估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其对知识的理解与思维活跃度。
  作业评估:布置改写故事、分析人物形象等作业,通过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积极性高,对人物、叙事策略理解较好。但教学中,基础薄弱学生对文言字词理解有困难,后续要加强个别辅导。讨论“智”与“劫”辩证关系时,可补充更多历史、现实案例,拓展学生思维,让讨论更深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5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