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版:理论

新质生产力时代事业单位治理中的政策与管理创新路径探讨

  

香港教育大学 段力铭

  摘要: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到来让我国事业单位的治理效能和管理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本文针对新质生产力时代的事业单位治理政策与管理创新路径,探讨当前事业单位治理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并结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提出创新路径、改革传统治理模式、加强信息化水平及促进公众参与,最终实现新时代事业单位治理创新高效发展。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事业单位治理;政策创新;治理路径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关键主体,其治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深刻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实证显示,新质生产力时代,传统事业单位在多方面存在短板,这些短板既阻碍自身职能发挥,也限制社会服务水平提升,拖累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面向新时代,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分析,对事业单位的政策与管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出当前事业单位治理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且提出了以政策体系优化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支撑、以信息化建设为驱动、以公众参与为补充的多维度创新路径。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性术语源于对当前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理论概括。新时代,新质生产力呈现出以知识创新与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内核、以智能化、网络化与绿色化为特征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其通过创新驱动机制,从根本上重构了生产力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续性的创新动能。
  (二)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变革,催生新型发展模式。智能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动化生产流程持续升级,智能决策系统日益完善。全球化资源配置通过高效信息交互实现,同时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各要素有机整合,协同推动生产方式的深度转型。

二、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现状与挑战

  (一)当前改革的进展
  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呈现“技术先行、制度滞后”的特征。尽管数字工具的应用正在推进,但深层次的制度瓶颈仍制约着治理效能的释放,暴露出传统管理模式与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结构性矛盾。
  1.技术赋能的形式化困境。多数单位虽已搭建政务APP、在线留言等数字平台,但功能多停留在信息发布层面,公众意见常陷入“有入口无闭环”的窘境。算法推送的精准化与政策解读的模糊性形成反差,技术工具未能有效转化为协商对话的介质。
  2.传统科层制因层级冗余导致政令传递迟缓,公众需求需历经“基层收集—层级呈报—会议审定”的繁琐程序,信息滞后与失真现象严重。同时,事业单位考评过度侧重内部考核指标,公众评价仅居辅助地位,致使管理者缺乏完善公众参与渠道的驱动力
  3.发展差异使得多数组织未能建立实时反馈体系,“意见征集-措施优化-成效检验”的闭环系统难以运作。由于公众提议缺乏标准化的处理程序,政民交流往往停留于表面,最终沦为治理作秀。
  (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事业单位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新质生产方式的驱动下,事业单位传统管理模式已显现出数字化转型不均衡、服务效率低下、制度供给滞后性凸显等问题,亟需构建创新的管理范式以提升治理效能。当代公共服务需求正呈现出显著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特征,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与个人隐私保护机制、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增强办事效率等对管理主体的响应机制与回应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对既有技术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体系构成了新的挑战,同时需要推进事业单位系统性变革,构建更具弹性的服务体系,以有效满足民众的差异化需求。
  (三)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管理革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核心在于通过制度变革激发治理效能,具体表现为治理能力提升、制度弹性增强和服务模式创新三个层面。这种转型不仅化解现有治理困境,更着眼于培育前瞻性治理能力,确保治理体系与新质生产力实现动态平衡。

三、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事业单位治理现代化路径

  (一)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策略
  治理效能的提升与政策目标的达成是改革的核心命题。新时代事业单位需要结合新质生产工具,构建科学完善的政策评估机制、监督机制,加强政策制定与执行中的适应性、科学性、前瞻性,强化公众参与和政策沟通渠道,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二)政策制定与执行的适应性调整
  提升管理效能的核心在于精准识别并解决主要矛盾,这要求决策者能够从庞杂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灵活调整策略。在新质生产力环境下,政策制定需结合前瞻性与应变能力,依托智能监测系统自动识别问题,并通过动态优化机制不断完善政策体系。
  (三)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新质生产力时代,进一步提升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是事业单位治理改革的核心要义。以往,经常采用科学家会议、先进集体学习等传统方式对政策方案进行评判调研,存在着数据更新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在新质生产力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政策制定需突破传统经验模式,通过技术赋能与机制创新实现升级。具体可从三方面着手:
  1.决策智能化转型。通过物联网整合与结构化数据系统建设,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搭建政策仿真模型,可预判新兴技术的冲击效应,实现政策预案的动态优化与精准调控。
  2.动态治理体系构建。运用可扩展政策模块设计,为制度调整预留弹性空间。基于专利情报监测和舆情研判系统,实现政企研数据互联互通,确保治理策略的实时优化与精准实施。
  3.人才与制度协同。政策制定者不仅需要懂管理,还要懂技术、懂数据。要针对领导干部建立常态化数字素养学习机制,培养“技术+管理”复合能力。同时,鼓励干部参与跨部门、跨领域协作,通过与技术专家、行业领袖的深度交流,提升对新兴技术的理解力和政策转化能力。
  (四)政策评估与监督机制的完善
  现行评估多侧重政策结果而忽视过程监测。需构建覆盖政策全周期的智能评估体系,形成“数据驱动-协同治理-动态优化”的闭环机制,实现从制定到执行的全流程改进。
  1.政策评估体系的多维重构
  (1)智能评估需融合机器学习与交叉验证技术,构建多维分析模型,实现从平面分析到立体评估的升级。
  (2)分类评估体系应区分基础服务与技术创新,建立梯度化指标匹配新质生产力特征。
  2.监督机制需实现技术驱动的动态转型。借助区块链溯源和实时监测网络,将监督贯穿决策执行全过程,通过数据预警构建“监测-反馈-优化”闭环体系,推动被动监管向主动引领转变,实现与新质生产力的协同发展。
  (五)公众参与和政策沟通的加强
  新质生产力时代破解传统治理“单向输出”困境、强化公众参与和政策沟通的核心路径关键在于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的双重驱动。
  1.智能技术重构政策参与模式。借助AI舆情系统构建“感知-响应”机制,实时转化公众诉求为政策参数,推动政策从定期修订转向动态迭代的“活文档”模式。
  2. 构建政策沟通体系要整合线上线下渠道,借创新技术实现双向互动,精准投放信息、提升公众参与。

四、事业单位管理改革策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本研究选取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从管理策略方向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时代下事业单位治理的政策与管理创新路径。中科院作为我国科研体系的领军机构,在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发展下出现了资源配置僵化、评价机制错位等结构性矛盾,对科研事业单位的治理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二)案例中的改革实践
  中科院在社会治理创新与科研管理领域开展系统性探索与前瞻性改革,重点推进两大核心领域建设
  1.科研组织创新要打破学科壁垒,借全球竞争组跨学科团队,实行“科研CEO”制,构建动态协同网络。
  2. 人才评价体系创新需破除论文单一导向,按研究类型构建评估框架,实施“双栖人才”机制,收益挂钩市场。

五、启示

  新质生产力时代的事业单位治理需以“制度-技术-参与”三重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赋能增效、顶层设计优化,构建出敏捷、可持续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在具体实施层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制度创新破解结构性矛盾。根据社会的主要矛盾及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加快政策迭代速度,增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与新质生产力的适配性。
  2.技术驱动治理效能跃迁。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构建智能化监管与服务体系,破解孤岛问题所产生的效率低下。
  3.搭建双向交互体系,激发共治活力。借助新型工具,广纳公众参与、精析需求,让社会反馈反哺政策,提升服务满意度与决策科学性。

六、结语

  本研究剖析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路径,揭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化治理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研究指出,事业单位转型应以知识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智能技术支撑,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治理体系。
  事业单位治理创新需实现决策智能化转型,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弹性治理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包括:组织结构网络化、参与机制多元化、治理工具智能化。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需平衡制度设计与实践创新,实现政策、技术与机制协同发展,建立高效可持续的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朱戎戎.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管理制度建设与评估[J].市场周刊,2024,37(29):61-64.
  [2]许淑勤.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创新路径探索[J].投资与创业,2024,35(21):154-156.
  [3]牟德芸.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对策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5,(04):65-67.
  [4]杨雪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23,(20):30-32.
  [5]孙丽丽.新时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服务功能研究[J].兰台内外,2025,(03):75-77.
  [6]李帅.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探究[J].经济师,2024,(10):271-272.
  [7]杨晓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标准化[J].中国品牌与防伪,2025,(01):211-212.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