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微度假”带火露营消费

  • 周末亲朋好友一起露营,孩童嬉戏大人笑谈。

  • 游客正在享受露营时光

  • 神灯户外俱乐部组织露营爱好者捡拾营地垃圾,保护自然环境。

  •   编者按:眼下春光正好,人们的户外赏景游玩活动增多,露营正从“小众体验”跃升为全民“微度假”的生活方式。人们逃离城市格子间,在湖畔山野间重拾自然野趣,亲子互动、星空夜话、野奢餐饮等多元需求,催生“露营+”经济蓬勃生长。然而,热潮背后,营地生态保护、设施安全标准、消费纠纷等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本报记者深入多地营地展开调查,探寻行业规范发展之路,见证“诗与远方”如何走得更远。

    拼装备与拼美食解锁社交新范式

      帐篷支起星辰,天幕撑起欢聚。每逢周末,太原汾河畔、晋阳湖畔的草坪上,彩色帐篷如雨后蘑菇般涌现。随着“微度假”概念兴起,露营正从户外运动演变为都市生活新时尚。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正涌动着聚会新潮流——当“拼装备”的仪式感邂逅“拼美食”的烟火气,传统社交被注入时代新解。

    装备比拼:社交货币的新战场

      在晋阳湖公园的落日营地,90后程序员王梓轩正在调试新入手的挪客天幕。“上周刚和车友会拼单了这套专业装备,今天特意约了驴友们来‘开光’。”他的折叠桌上,摩卡壶正咕嘟作响,蓝牙音箱流淌着轻音乐,防潮垫上散落着狼人杀卡牌。
      “在公司敲代码是生存,在这里煮咖啡才是生活。”王梓轩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露营群,“太原露营装备拼单群”成员已超2000人,从千元级帐篷到十几元的氛围灯带,年轻人用“拼购”降低精致露营门槛。他们戏称这种模式为“共享精致”,通过装备流转让露营体验不断升级。
      周六下午三点的汾河公园,野餐布在草坪上织出斑斓画卷。90后摄影师张悦正调试着她的“移动摄影棚”:无人机在头顶盘旋,折叠补光灯在野餐篮旁支起,定制款野餐垫上的卡通图案与她的洛丽塔裙摆相映成趣。“现在聚会不仅要带胃,更要带‘装备库’。”她笑着展示包里的折叠咖啡壶,“上周朋友带了便携投影仪,我们在河岸看了场星空电影。”
      在晋阳湖边的露营地,记者遇到了装备达人李峰。这位85后工程师的越野车尾箱堪称“百宝箱”:从卡式炉到便携冰箱,从户外电源到星空帐篷,甚至专门定制了带USB接口的折叠桌。“装备是社交新名片”他擦拭着钛合金茶具说道:“上次部门团建,我的移动咖啡机让行政总监追着要链接。”
      这股风潮也催生了新商机。在太原最大的户外用品店,店员展示着热销榜单:可折叠成背包的月亮椅、带无线充电的露营灯、能手机控制的烧烤架。“年轻人买装备像集齐盲盒,既要实用更要‘出片’。”他指着标价2680元的轻奢帐篷,“上周刚补货就被抢空。”

    美食江湖:从饱腹到社交仪式感

      夜幕下的太原露营地,飘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香气:一边是年轻人用卡式炉煎鹅肝、用虹吸壶煮瑰夏咖啡;另一边则是老太原人支起铁锅,炖着羊肉稍梅、油炸糕滋滋作响。美食博主在太山脚下复刻了“露营版头脑”:“把黄芪、煨面、莲藕塞进焖烧罐,配上现烤的帽盒子,清晨来一碗,比店里还地道!”
      在汾河湿地公园,偶遇带着铜火锅露营的刘大爷一家:“外头那些洋气玩意儿吃不惯,咱太原人野炊,就得是烧肉、丸子、炸豆腐,配瓶宁化府!”
      当夕阳为帐篷镀上金边,太原露营人的“美食战场”正悄然铺开。在蒙山脚下的营地,记者偶遇了正用喷枪炙烤着和牛,定制餐盒里装着分子料理版的“老陈醋啫喱”王昕一行。“传统野餐是交换零食,现在要比创意、比审美。”说完又继续自己的美食烹饪。
      这种美食内卷也催生了新职业。90后营养师张悦专职开发“露营食谱”,用晋中红枣酿造露营特调、可密封携带的平遥牛肉三明治。“上周给亲子露营团设计的‘考古巧克力’,把晋阳古城微缩在巧克力雕塑里,孩子们边玩边学。”她展示着客户反馈照。

    情感联结:在比拼中找寻温度

      深夜的铜锅涮肉店,刚结束“装备大比拼”的驴友们正分享着照片。无人机记录的星空、GoPro拍下的溪降瞬间、三脚架定格的篝火晚会,在火锅热气中化作谈资。“最好的装备是愿意陪你‘折腾’的人。”驴友“老山西”举起涮着肥牛的铜锅。
      在亲贤街的共享厨房里,白领们正合作制作“百家宴”。从太钢家属区的卤味到晋中老家的剔尖面,从留学生带来的西班牙海鲜饭到程序员研发的“代码饼干”,食物在交流中完成文化翻译。“上次聚会认识的朋友,现在成了我的创业合伙人。”互联网从业者刘畅搅动着石锅拌饭。
      当记者离开时,装备达人们收拾着精致的露营装备,美食爱好者们交换着各自的食谱。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在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真正的社交,从来都是装备与美食之外的会心一笑。
      【记者手记】
      在探访太原露营社交场的数日里,最深感触是:当“拼”文化席卷社交场,人们比拼的早已超越物质本身。那些精心挑选的装备里藏着对生活的热爱,那些大胆创新的美食中跃动着文化的生机。或许正如晋商大院里层层叠叠的斗拱,太原青年正在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社交新斗拱”,托举起属于这个时代的情感天空。

    本报记者王星玮文/图


    让露营经济从网红到“长红”

      微风轻抚,春光正好。呼朋引伴寻一处惬意之地,一起围炉煮茶、烧烤火锅,亦或来一场深入人心的民谣音乐会,还是相拥而坐享受一部轻松愉快的浪漫电影……一顶帐篷撑起了当下休闲娱乐的新消费。然而,露营这一旅行圈“新宠”要想从“网红”变“长红”,前路依然任重道远。

    露营寻找“诗和远方”

      “平时上班压力蛮大的,周末偶尔逃离城市,来空旷的室外放空自己,感受大自然还挺舒服。”在位于太原市的一家露营基地内,“上班族”于浩边烤串边与朋友攀谈着。
      与于浩有类似想法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大家平日里穿梭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间,四周林立着的都是高楼,抬头望去仿佛天空没有了记忆中的宽阔。
      周末难得放松,与家人或好友相约,来到户外享受美好无疑成为了大家向往的生活。“工作时忙忙碌碌,在‘快节奏’中前行,现在天气渐暖,像这样出来露营,有时给我一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的感觉,哪怕很快就要回到现实,但能‘充充电’就很满足了。”刚步入互联网行业工作的“萌新”珍珍说。
      草坪上、公园里、小河边……帐篷随处可见,露营逐渐成为游客“微度假”的新选择。随着露营活动的普及,“露营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已达到1334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2483.2亿元,带动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44万亿元。

    功夫下在供给侧

      高飞是一位旅游爱好者,对露营也很感兴趣,每年都会和朋友出去露营几次。“我会选择露营基地,这样更方便,营地内设施设备齐全,不用带很多东西。而且,相对安全,垃圾也有工作人员收拾。另外,营地环境好,拍照会比较好看。”
      高飞选择露营基地的理由更侧重于安全与便捷,然而另一些消费者可能也会看中营地的延伸活动。
      “看到说这里晚上会有篝火活动我就预定了。”琳琳打开了订单界面。
      很多露营营地已经不再满足传统模式,仅提供帐篷让游客使用,而是用心打造自己的独特性,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吸引游客选择。
      马砚钊是名“95后”,年轻的他已经是晋城市松谷营地的主理人,在他看来满足游客的情绪价值是关键。
      “我自己很喜欢露营,在露营中感到特别快乐,因此也非常希望将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人。”马砚钊笑着说,“然而要想快乐,就需要满足大家的需求。”
      “我们能够容纳400到500人进行团建。营地内还有清吧,如果愿意,可以给大家唱歌表演节目。当然,也考虑到了‘I人’群体,提供‘I人’角落。总之,我们尽可能考虑到所有人。另外,还会策划很多活动,例如,前段时间春日放风大会,目前我们的飞行营地正在筹备中。”马砚钊介绍。
      像松谷营地这样的经营模式也有很多,随着用户人群基数的扩大,露营消费已出现明显的细分领域。游客追求更精致、更生活化的露营,“玩出花样”成为他们新的需求。这就需要露营经营者在供给侧下功夫,深度开拓新的营地和场景。同时也要注意,在开发之初做足规划建设,保障基本的安全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深耕“露营+”实现经济叠加

      2022年11月,文旅部等十四部门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经营性露营营地的稳序发展,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
      此外,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将露营等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政策导向给了很多投资者信心。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露营相关企业22.13万家。截至目前,今年已注册露营相关企业1.17万家,其中前两个月注册7302家,较去年同期增长5.86%。
      露营如何从“蹿红”变“长红”?不少专家建议深耕“露营+”,营造更多消费场景。
      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全线贯通带动了沿线旅游业的发展,位于晋中市百草坡森林植物园内,15座风格迥异的木屋静静地隐现于郁郁葱葱的自然怀抱中。100个帐篷露营位依山而建、沿林而修,与露营地融为一体。6个充满科技感的星空舱与8辆房车,为游客带来前所未有的住宿新体验。
      更多借助周边环境,依托前沿科技融合的配套业态正在应运而生,今年我省文旅消费市场呈现出传统观光模式正被“城市公园轻露营+近郊徒步+环城绿道骑行+荒野自驾”的深度自然交互体系取代的特点。
      对于未来旅游业态的发展,露营紧贴趋势其专业性与独特性也将充分显现,实现从网红到“长红”的转变。

    见习记者高皓月文/图

    春光正好 户外露营别任性

      春日的山西,草木葱茏,汾河两岸的草地间帐篷林立,露营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不二之选。然而,伴随着露营热潮,安全隐患与环保问题也随之凸显。蚊虫叮咬、花粉过敏、运动损伤频发,明火烧烤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如何让这场“自然之约”既安全又可持续?记者采访多位医学及运动专家,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科学建议。

    分龄防护还需“对症下药”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樊凌云表示,户外露营受众广泛,分龄保护是关键。
      儿童:防虫与过敏是重点。春季蚊虫活跃,儿童因皮肤娇嫩更易成为叮咬目标。樊凌云提醒市民,蜱虫、马蜂等危险生物在草丛、树林中活动频繁,叮咬后可能引发发热、过敏甚至休克。在露营时,家长需为孩子选择浅色长袖衣物,扎紧袖口、裤脚,并随身携带含驱蚊胺成分的喷雾。若被蜱虫附着,需用镊子垂直拔出,避免挤压毒液。此外,有花粉过敏的儿童应减少接触松柏、杨柳等易致敏植物,外出时可佩戴防花粉眼镜、口罩,归家后及时清洗鼻腔和面部。
      青壮年:警惕运动损伤与“突击式”疲劳。平时在办公室久坐的上班族,周末郊外撒欢导致损伤的问题时有发生。樊凌云指出,平日久坐、周末突然高强度徒步或骑行,易导致髋关节滑膜炎、半月板损伤等问题。建议户外露营尽量选择离市区较近的露营点,不要盲目背上露营装备负重徒步。平时可加强股四头肌锻炼以稳定膝关节,运动前后需遵循“三部曲”:热身、适度运动、拉伸放松,避免肌肉拉伤。
      老年人:平衡风险与适度锻炼。樊凌云建议,老年人参与露营活动时,要格外注意自身基础病带来的风险,除了要预防跌倒损伤外,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在低温环境下露营;高血压患者露营需携带降压药,避免过度劳累;糖尿病患者要避免空腹出行,最好在餐后90至120分钟进行露营活动;同时,糖尿病、痛风患者也许根据自身情况酌情选择露营时间和地点。
      对于有露营爱好的老年人,建议通过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有氧运动以心率监测为准,将目标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应重视平时科学规律运动,循序渐进才可以避免或降低运动损伤及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无痕露营势在必行

      露营热潮背后,垃圾乱丢、草坪损毁、明火隐患等问题屡见不鲜。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仅2024年,因户外露营使用明火野炊引发的事故不在少数。多地“网红营地”环境被破坏事件也时有发生。
      神灯户外俱乐部主理人鑫鑫表示,在露营活动中,市民可将食物残渣、包装等垃圾分类带走,部分厨余垃圾可掩埋于远离水源的深土中;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塑料污染。
      在一些露营活动中还需加强明火管理,筑牢安全与生态双底线,生火烧烤产生的烟雾不仅刺激呼吸道,也极易引发火灾,建议改用电烤炉;若需生火,需在指定区域并彻底熄灭余烬,防止火灾与植被破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卡式炉虽便捷,但安全隐患频发。选购尺寸合适的烤盘及正规卡式炉产品极为重要,严禁多个炉具并排使用,熄火后需静置10秒再点火。
      在营地选择方面,一定要做到合法合规避风险,市民在露营时要选择政府规划的合法营地,避开河滩、陡坡等危险区域,同时还应避免碾压草坪或采摘野花;在野营的前提下,严禁使用明火。
      鑫鑫认为,露营不仅是休闲方式,更是对自然与文明的考验。市民户外露营需要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政府部门应加强营地基础设施建设与监管;同时,行业协会也应该搭理推广“文明露营”概念。
      文明露营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更是对自身文明素养的体现和提升。从每一次露营做起,以实际行动践行“无痕露营”的理念,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自然环境。

    本报记者曹翀文/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8期

    • 第2025-04-03期

    • 第2025-04-01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