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与一位男生坐在了同一张饭桌旁。男生高挑的身材,板板正正,一副墨镜把他的脸衬托得更加白净。低沉的男中音,充满磁性,语速不急不缓,更显优雅从容。
花样年华,年年班上第一,却因一场大雨,放下熟悉的课本,告别了欢声笑语的校园,走进了宝鸡自强中专,摸起了盲文,学起了经络穴位。二十多年来,凭着素手银针,苦修苦练,技艺臻渐成熟,靠着口碑,为5万多名患者解除了痛苦。
他就是阳泉市朝阳正骨推拿堂的严宗新。
穷人的孩子突然遭遇“黑色世界”
朋友介绍严大夫的神奇针灸方法。于是怀着极大的兴趣、带着无数的疑问,走进了严大夫的诊所,太原晋阳湖公园旁边一处小区的一间居民住宅。
有了上次见面的铺垫,简单问声早安便直奔主题。
“你是否介意我问一下,你是先天的吗?”我问。
严大夫说:“不是,是因手术失败导致的。那是2002年,刚上初中二年级,淋了一场大雨,眼睛发痒,就找当地医生看了一下,买了些眼药水。用药后,痒止住了,但过了一段时间,视线模糊了,视力也下降了。后到省眼科医院就诊,告知是因眼药水使用不当,患上了激素性青光眼。”
于是,他选择了手术治疗方案。下手术台后,被告知手术成功。但晚上查房,却发现眼底出血。
最终,他接受了大夫“已经尽力了”的解释,父母平静地带他出了院,回到了方山老家。
说到这儿,严大夫顿了顿。
我便插话道:“你一下子看不见了,一定倍受打击,十分痛苦吧?”
小严大夫说:“痛苦是痛苦,但父母跟我说,大夫肯定是尽力的,他们不会故意把手术做坏。”父母又说:“像你这样的人,又不是一个,不也过得很好,人家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这就是你的命吧!”
想想一家七八口人,仅靠在村里当老师的父亲支撑。大姐已经出嫁,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作为家庭妇女的母亲,罹患乳腺疾病无钱就医。穷人的孩子哪有痛苦的条件,哪有舔舐自己伤口的时间,当然更没有消极沉沦的资本。
他听从了父母的劝说,接受了“这就是我的命!”手术三个月后,便适应了日常生活,用数步数的方法习惯了从这走到那,开始自己洗碗,自己洗衣服等。
之后,告别了父母兄弟姊妹,告别了熟悉的校园,来到了宝鸡自强中专。一所在“陕西省荣誉军人教养院”基础上成立的,为视力、肢体和听力语言障碍的青年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
抽筋折骨的努力斩获硕果
严大夫镇静地说:“认命了,也就放开了,一头埋进书里,也就忘了这个事了。”
但这真正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靠着更加敏锐的视力和触觉,他很快适应了环境,适应这里的日常生活。
进入课堂,熟悉的方块字不再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他得从头学习盲文,通过手指的触摸来感知文字,获取知识。
十分感谢科学技术的发展,复读机的普及,成为视力障碍学习者的学习神器,进而节约了学习盲文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学习文化课和中医康复技术。
但中医康复技术,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既得有理论指导,更得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作为一个中国人,中医似乎成为基因中的一部分,根据一些表证似乎可以作出“上火”“中暑”“中风”“气滞”“血淤”等的诊断,甚至还能讲上一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阴阳调和”“气血平衡”等道理。
但不要忘记,中医是一门学问,这些听起来如此熟悉的词语,要想掌握他们的真正含义,却非一日之功。上课时,小严便把老师讲授的内容录在复读机上,下课后打开,一边听,一边回忆,一边记忆。哪条经络的起止,途经哪些穴位,它们的功能和作用,这成了他的家常便饭。三年下来,将书本上的七百多个穴位,烂熟于心。
不仅要将经络穴位烂熟于心,此外,而实践才是重点。一天三四个穴位,按部就班。在仿真模型上找,在自己身上找,在老师身上找,在同伴身上找。一次次的寻找,下意识成为无意识;一次次的自我感知,与书本知识的比对、询问老师和同学的实际感受,终成自己对穴位、经络的体悟理解和实践指南。
找到找准还不算完。最终的目的是以自己的手指、手掌为媒介,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患者,导引患者的气血运行,进而实现解除患者痛苦。
一切成功都来自抽筋折骨的努力,诚哉斯言!
他的大拇指无数次练得脱臼,他的掌心和手背,练得皮开肉绽,愈合又裂开,裂开又愈合,其粗壮程度与他高挑的身材不相称。
我问他,为什么舍得对自己下这个恨手?
他说,自己没有打通筋脉的感觉,无法将书上的知识转化为治病的工具。
二十年如一日银针成利剑
“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曾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问题。随着时代演进,银针不再是缺医少药下的选择,而是亚健康的克星,也是绿色医疗的代名词,更是中医文脉的传承。
朋友之所以要给我介绍小严大夫,主要惊叹于小严大夫透衣直刺穴位的方法。
近二十年来,由于腰椎颈椎问题,没少求过大夫,南京、天津、太原,大医院的,祖传的,专家的,主治的,专业诊所的,养生的。这还真是第一次听说。对于久病成医的我,也更能发觉该方法蕴涵的“稳准狠”,更能理解这并非一般的内力所能达到。
那么,这种内力是如何练就的?
小严大夫说,针灸是推拿的延伸。像推拿一样,按部就班。在肥皂上练手指的力量,在桔子上练银针的掌控,在仿真模型上练习银针与穴位的准确对接,在自己的身上体验行针的感觉。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2002年毕业,先在老家干了三年,后经患者引荐来到阳泉,开起了自己的诊所,没做广告、仅靠口碑,每天接诊6到8个病人。二十多年的修炼,近5万患者的实践,银针成为他与患者之间对话的媒介,成为他辨证施治的最直接的抓手,针在患者身上的反应,如自行抖动与否,针柄是否寒凉等,影响着进针深浅、进针力度的强弱、进针或运针的方向等依据。简言之,小小的银针,倾注的是医生对患者痛苦的理解和治疗效果的把握。
而为了减少患者对扎针的恐惧,也可避免一些患者因脱衣带来的尴尬,小严大夫修炼成透衣直击穴位法。真正是二十年如一日才终成一剑!
衷心祝愿严宗新大夫未来的路越走越宽!为更多患者送去温馨健康!
延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