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万荣中学 郭晓勇
一、教学背景
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和“双减”政策的推动下,高中体育教学正在加快朝着核心素养导向的方向转变。《形神拳》是中学武术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它集长拳基本动作及手法于一体,具有健身性和文化性双重特征,是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高质量的载体。但是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模式很难适应不同体能和技能水平的学生发展需要,而分层教学模式提出的目的是通过差异化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运动能力:A层学生熟练掌握《形神拳》全套动作,动作规范、劲力顺达,能在不同场景中灵活运用武术攻防技术;B层学生基本掌握《形神拳》动作要领,动作连贯、协调;C层学生能完成《形神拳》主要动作,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健康行为:通过分层训练,引导各层次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运动损伤预防措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坚持体育锻炼的品质。体育品德:在分层教学的小组合作与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拼搏进取意识和尊重对手的体育道德,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形神拳》的基本动作、手型、步型和身法,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通过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的提升目标。教学难点:A层学生提升动作的连贯性和表现力,深入理解武术文化内涵;B层学生克服动作僵硬、不协调的问题,增强动作节奏感;C层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提高身体控制能力。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
教师:“同学们,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形神拳》,它融合了长拳的精华,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展现我们的精气神。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学生们齐声回答:“有!”教师播放一段精彩的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层教学环节
C层教学。教师来到C层学生区域:“同学们,我们先从基础的手型和步型开始学习。大家看,握拳要像这样,拇指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关节处,拳心要空。”教师边说边示范。学生A:“老师,这样握拳对吗?”教师走过去纠正:“不错,不过拇指再往里压一点会更好。我们再来学习弓步,前腿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后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大家跟着我一起做。”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B层教学。教师:“B组的同学们,我们在掌握手型步型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形神拳》的单个动作。比如‘抡臂砸拳’,先成格斗姿势,右臂向上、向右抡直,左拳变掌向下、向左抢直,然后右拳以拳背砸击左掌心。注意动作要连贯、有力。”学生B:“老师,砸拳的时候力量从哪里发出来呀?”教师:“很好,这个问题问得很关键。砸拳的力量要从腰部发力,通过转腰带动手臂,大家体会一下。”学生们分组练习,相互观察并纠正动作,教师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A层教学。教师:“A组的同学们,你们基础较好,在掌握动作的同时,要注重动作的神韵和攻防含义。比如‘提膝穿掌’,提膝要稳,穿掌要快、要直,想象自己在实战中用这一招制敌。我们先分解练习,再连贯起来。”学生C:“老师,我觉得自己的动作还是不够流畅,该怎么改进呢?”教师:“你可以先慢动作练习,把每个动作的衔接点找准确,然后逐渐加快速度。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配乐,跟着节奏练习,增强动作的韵律感。”
(三)分层展示与互评
各层次学生分别进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学生从动作规范度、连贯性、精气神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四)放松与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全身放松活动,通过拉伸、按摩等方式缓解肌肉疲劳。教师:“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了进步。A层同学展现出了较高的武术水平,B层同学动作越来越规范,C层同学也克服了困难,掌握了基本动作。希望大家课后继续练习,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五、教学成效
通过分层教学,每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明显的提高。C层同学对《形神拳》基本动作掌握,身体协调性及自信心显著增强;B层的学生在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感上都有所增强,他们能够更加流畅地完成整套动作;A层的学生不只是在动作上表现得规范和优雅,他们还能对武术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并在他们的动作中展示出旺盛的精神和活力。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显著增强。
六、教学反思
本次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体育分层教学实践,在收到良好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分层时,单个学生层次划分不准确,造成单个学生学习困难不适应。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每一级别的学生来说,时间的分配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保证每一级别的教学目标能够更加全面地实现。另外在融入武术文化时,也可采取更加多样的方法,比如请武术专家演讲,组织同学们看武术电影和进行探讨等等,从而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武术的文化魅力。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会持续吸取经验,优化教学手段,以进一步提升层次化教学的效果,并更有效地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