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迎泽副刊

山西生态文学怎样走向新高

  山西是中国生态文学创作起步较早的省份,曾产生过在全国富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学作品,记录和反映了山西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推动和促进了山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在中国生态文学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山西生态文学迎来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需选择新的突破,保持与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进度,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文化力量。

山西生态文学发展的现实缺憾
缺乏深度反映生态环境现实的生态文学作品

  山西生态文学创作记述了山西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但仍然可以说,就目前所创作的作品,无论厚度、广度、深度和高度,都与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转型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发展不相适应。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实质性的推进,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历史性、全面性、转折性的变化,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气势磅礴铺开,但是,山西却没有整体的、系统的、全面的反映山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进步的生态文学作品,更毋论影响。这是目前山西生态文学创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也是生态文学创作突破面临的现实挑战。

缺乏呼唤文学反映生态环境现实的热切要求

  过去,山西生态环境危机严重的时候,人们对于改变环境现实危机的呼唤迫切,对于环境保护的历史反思和现实批判异常激烈,这也是促进山西产生了重磅的现实主义生态文学作品的缘由。与过去相比,生态环境历史和现实发生了改变,绿色转型突破和发展获得了进展,社会需要创作与现实改变相适应的新的生态文学作品。但实际上,我们依然缺少呼唤和引导生态文学创作关注现实的热情,缺乏助推和鼓励生态文学反映现实的激情,没把生态文学创作作为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措施。这是山西生态文学创作上存在的宏观引导问题,也是生态文学创作突破面临的主观挑战。

缺乏自觉投入生态文学创作的新生代作家

  山西持续推进生态文学创作活动,吸引众多作家参与生态文学创作,但大多作者只把创作生态文学当作完成“作业”,并未产生高质量的作品。创作者参与生态文学创作的年轻作家少,把生态文学作为创作追求的作家少,自觉投入生态文学创作的作家更少,像哲夫一样具有生态文学创作的自觉意识、创造精神、创作热情和创作影响的作家少之又少。因而具有一定阵容而没有形成新的主力,具有一定声势而没有形成新的实力,具有一定影响而没有形成新的效应,具有持续活动而没有形成新生力量。这是山西生态文学创作存在的代际承接问题,也是生态文学创作突破面临的队伍建设短板。

缺乏在全国富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学重头作品

  尽管全国大多省份生态文学发展仍然滞后,但目前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的生态文学作品也没有山西。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连续两届都有生态文学重头作品,但获奖作者和作品并没有山西作家和山西作品,也没有山西题材。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大湖消息》与山西的唯一联系,是获奖作品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从出版角度看,这是山西出版业的生态文学收获,但从创作角度看,山西推出获奖作品却不是山西作家所写,这对山西文坛应该是一个触动。

山西生态文学发展的突破路径
生态文学发展需要强化社会合力

  2023年,生态环境部和中国作家协会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时代生态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和山西省作家协会发出了《关于促进新时代山西生态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通知》。两个文件提出了繁荣生态文学创作和发展路径,但仍然存在生态文学创作面向单一、创作素材单一、活动形式单一和内容覆盖不足、支持保障不足、作品影响不足的问题。

生态文学创作需要注入文化投入

  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生态文明建设获得了现实性的成就,这些历史性的进展和现实性的成就,亟待生态文学去历史地记录,现实地反映,宏阔地展现。生态环境保护发展需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投入,生态文学创作和发展同样需要投入。生态文学的创作和实践,亟待作家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创作,如果没有投入或缺乏投入,作家就无法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创作,也就无法产生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生态文学作品。

生态文学创作需要加强项目引领

  山西多年开展生态文学创作采风活动,虽然创作了不少部作品,但缺乏厚实厚重的生态文学长篇作品。从现实创作和现实发展的实际看,需要拿出扎实的组织引导创作的方式方法,使生态文学活动成为产生拳头和重头产品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这需要在已有生态文学活动的组织基础上,强化生态文学创作的组织引导,以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以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拟定创作项目,细化项目题目,确定书写典型,落实项目创作,并以项目为引领,牵手重点作家,深入建设一线,投入创作实践,最终拿出深度反映山西乃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厚重作品。

生态文明建设亟需提升文化意识卿

  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工程建设,落实在诸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工程建设,其实也落实在诸多领域。目前实际存在的问题是,诸多领域的基层,也就是承担具体建设实践并发生实践故事的地方,却存在以“低调”为由谢绝文化宣传和作家采访,使生态文明建设许多典型实践被遮蔽而得不到正能量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的事情不是某个单位某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某个团体某个人的事情,它体现的是国家和政府的生态文明形象。我们应该提升生态文化意识,推进而不是遮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走向公众视野。
  生态文明建设,是山西乃至中国的“国之大者”,生态文学创作,是“国之大者”的文化重器。推进生态文学创作繁荣发展,就是聚焦“国之大者”的具体体现和具体实践。
  一个好的起点是,鲁顺民创作的《将军和他的树》,新近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这对山西生态文学创作无疑是一个鼓舞。
  生态文学作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文化载体,作为新时代文学发展的主流文学样本,山西生态文学的突破,须在创作内容、创作组织、创作引导和创作支持等方面合力共振。

马尚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