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太原不动产登记改革绘就便民利民新图景

  近年来,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不动产登记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创新服务体系、破解登记难题、提升办理效率等一系列举措,让不动产登记更“亲民”“利民”“近民”“便民”。

创新服务体系 打造便民“新生态”

  太原市通过优化服务环境、开辟特色通道,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体系。在服务环境打造上,合理分区、整合业务、增设窗口,营造高效舒适的办事环境。设置咨询、导办、受理区等功能区域,打造24小时不动产自助服务专区,实现查询、打证等事项“即来即办”;推行“一号通办、一窗受理、内部流转”模式,增设中介专窗、网上预约专窗,提升办事效率。拓展服务网点,在政务大厅设置45个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开设6个城区分理点、5个银行延伸点、2个公证处联办点及20余个银行服务点,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
  在服务通道建设方面,推出多项特色窗口。“绿色通道”优先服务优抚对象、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对公专窗”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企业间登记业务无需预约、即来即办,推动登记税务一窗联办,最快50分钟可完成非住宅转移登记手续;“我来帮您办”窗口解决群众“办不成事”的难题,提供业务协调、政策解读等兜底保障;“互联网+不动产”专窗负责受理“域内通办”“跨省通办”业务,与珠海、荆门等地签订合作协议,构建跨域登记快速通道。

破解登记难题 彰显为民“硬担当”

  面对不动产登记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各部门主动作为,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模式。针对小店区平阳路某商品房项目因开发企业竣工结算问题导致不动产登记受阻的情况,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加强部门联合,多方协调推进,形成部门协同模式和政策创新经验,并推广应用于全市登记工作,助力群众实现“安居梦”。
  杏花岭区某小区因地上建筑物产权灭籍未完成无法办理首次登记,相关部门认真核查、分类破解,创新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千余户群众合法权益。清徐县供销社宿舍“有房证、无地证”的难题,通过成立“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班”,采取“现状调查+权属确认”,联合多部门“一窗联办”,出台会商办法,形成“一案一议”工作模式得以解决。

提升办理效率 跑出登记“加速度”

  太原市全力推进登记办理“减负提速”,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结时限全面达到“0135”要求。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会同公安、民政、税务等部门推进信息共享集成,实现电子数据共享调用。不动产抵押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转移类登记3个工作日完成,注销、查封立等可取,部分转移类业务甚至1小时办结。
  推进登记业务“就近办”“随手办”,申请人在银行办理贷(还)款业务时可线上办理抵押(注销)登记,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金融机构)实现自动审核、秒批秒办;设立公证处联办点,协助群众“一件事一次办”。构建“登记大厅+互联网+移动端”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服务体系,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买卖(不涉贷)转移登记、抵押权/注销抵押登记等业务及个人不动产信息查询实现“网上办”“掌上办”。

本报记者秦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 第2025-04-22期

  • 第2025-04-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