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文踪墨痕

人生浑不易 安全如悬剑

——写在第24个全国“安全生产月”

  今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字眼平常,却重若千钧,振聋发聩。
  海恩法则指出:每1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其核心观点有二:一是事故的发生是由量变到质变,“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二是预防事故与其说靠技术、靠规章,不如说更靠人的素质和责任心。
  人,是一切的根本。安全是生命的基础,更是文明的前提。
  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人要活到70岁很不容易,现代人要活到70岁其实也不很容易。我国古代人均寿命(应为平均死亡年龄,指所有死者年龄的平均值)整体较低,不同朝代差异显著,主要受医疗条件、战争、饥荒及婴幼儿死亡率等因素影响。不安全因素会直接影响人的寿命。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9岁。人的死亡率在0岁相对较高,7-9岁时达到最低点。三四十岁处于健康巅峰,精力旺盛得病少。五六十岁就到了下坡期,疾病多发,死亡率明显增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安全这个“1”,其他一切都是“0”。“对人来说,除了幸福,还经常需要和幸福等量的不幸。”(陀斯妥耶夫斯基)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就有段哲理性对话:“你说咱长这么大容易吗……是个人就饱经沧桑!”
  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在安全面前,没有谁是旁观者。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总是有限的,你的司空见惯,在他那里可能就是闻所未闻。我在农村长大,高考前最远到过县城,对少儿时期课文中是否学过“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常识全无印象。在1993年来太原读中专时,才第一次见到了现实中的红绿灯,过十字路口时左顾右盼,有如“做贼心虚”。村里出身的同学至今“坐火车汽车都不敢看窗外,吓得不行,心揪的,浑身哆嗦”,这与晕车、恐高还不同,更像是刻在农村生活基因里的对钢筋水泥丛林生活的“应激性反应”。太原有次下大雨,河西有市民蹚水行走时不慎掉入下水井“失踪”。这沉痛且绝非唯一的“生命代价”,让我谨记“不踩井盖”的规矩。“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人做事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者之所以受困多因贪功冒进或玩物尚志。人是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我感受极深,或有“切肤之痛”。兹从安全隐患的四个维度对照反思,警示他人。
  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小学时有几次经历。二三年级课间,我在硬土操场上呆立沉思,猛不防,被人从身后给了个扫堂腿,登时上演京剧僵尸倒……幸亏没有造成脑震荡脑出血。施暴者比我大两三岁,也一起耍过,大概是一时发猴性,倒未必出于恶意。第二次是和同学在大队部的院子里打闹追戏,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累极跑到围墙前,猛地缩身蹲伏墙根,我“擒拿”他时止不住身形,脸蹭到了夯土墙上,立刻血肉模糊——墙面风侵雨蚀,尽是砂石,母亲知道后赶紧带我去包扎,幸未毁容。还有一次,邻村要放露天电影,我急着和小伙伴们到大路上会合,一个人从新院子飞跑出村。对附近路况本不熟悉,又想抄近,竟一脚踩空,掉到2米多深的路边土坑。沾了骨骼较轻的光吧,稍懵了一下,爬出来继续赶路。
  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违规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单元底层公共空间内或是直接坐电梯推回家充电;夏季在轿车内放矿泉水、打火机等未妥善保管等,都已触犯安全红线。
  三是(作业)环境的风险。临近毕业,我刚走出贸校宿舍楼,就听见身后咚的一声,吓了一跳——从楼上扔下来半块砖头。“禁止高空抛物”在当时尚未引起重视。1995年秋,从天津塘沽骑自行车去蛏头沽看海,那片海域属于泥质浅滩。我和同事两个愣头青、旱鸭子,裤衩背心就下了海,还往里边走了几百米——确实太冒险了,幸亏赶上了“退潮”(当时也不懂)。1996年夏在重庆玩“冲浪”,我在浅水区扑腾了一番就产生了游泳不过如此的“迷之自信”,竟敢跳深水区,结果上淹没了头顶,下探不到水底,幸亏高台上的救生员及时出手了。1997年在太原的某个晚上,我骑自行车去后北屯,抄近道上了一条看着宽阔、接近完工的柏油路,无灯无月,隐约缥缈。我“嗖嗖”猛蹬,御车如风,忽然心有感应一般,吱地急刹车,低头一看,距离自行车前轮一二十厘米远,就是一口黑黢黢无盖下水井。
  四是(自我)管理上的缺陷。1998年夏,受上司安排,去取一份由北京大巴捎来太原的文件,晚上十点进站。我“自以为是”地去了建南汽车站,结果错了。赶紧骑车飞一般往迎宾汽车站赶(当时坐骑是窄胎弯把的公路变速赛车,在平路上几乎能和黄面的并驾齐驱)。因心急不择路,灯稀昏暗,我冲下学府街十字路口的大坡(当时已走了一段冤枉路),和一辆呼啸而过的泥头车几乎擦肩,惊出一身冷汗。因紧急制动,闸线崩断。
  “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疏忽与侥幸是安全最大的敌人。杜荀鹤诗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与“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同理。“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安全我尽责”“安全无小事,安全大于天”,绝非空话当躬行。

许永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