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学思论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国企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凌晨

  摘要: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宏大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企文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已然成为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思想引领、责任担当、文化传播为切入点,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国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希望为国企传承文化基因、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赋能;国企文化建设

  一、以思想引领为核心,筑牢国企文化建设根基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日益加剧,国企亟需通过文化建设进一步筑牢思想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资源,其中“天下为公”的集体观、“知行合一”的实践观、“修齐治平”的责任观,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和坚实的理论支撑。国企可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主题教育、典型宣传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诚信理念等与新时代奋斗精神相结合,提升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感。例如,依托“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平台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夯实思想根基;结合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主题团课等强化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员工在文化浸润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从思想影响到价值引领的升华[1]。
  同时,国企需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共生机制。例如,通过设立“心声论坛”等常态化沟通平台,将“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等传统治理智慧融入员工关怀体系;借助“暖风计划”等精准帮扶机制,聚焦青年员工在职业发展、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需求。这一系列措施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又契合了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实践要求,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促使青年员工将个人成长成才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文化认同与价值创造的良性循环。这就要求国企应积极培育员工的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通过强化员工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深刻理解自身工作与国家利益的紧密联系,激发内在动力;同时,培养员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二、以责任担当为导向,培育员工的工匠精神
  在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驱动下,国企肩负着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双重历史责任。因此,国企应将培育员工的家国情怀与工匠精神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鼓励员工在其岗位上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国企可设立“青年突击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思想融入团队建设和任务实践中,促使员工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意识和能力转化为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实践动能,彰显国企的使命担当。在科技转型与制度变革方面,国企应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促使员工将传统营造智慧与现代技术相融合,通过设立“科创工作营”等创新平台,为员工提供实践与探索的空间,鼓励员工以“格物致知”的求知态度深入探究技术难题,传承工匠精神,确保在产业升级中实现技术突破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1]。
  三、以文化传播为纽带,创新企业品牌建设路径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变革,国企亟需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品牌建设的深度融合路径。中国传统造物文化中的“器以载道”理念与“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为塑造科技型、人文型品牌形象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通过构建品牌生态价值链,将传统美学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动力,提升了企业品牌辨识度,用“硬科技”增强了企业在竞争中的话语权。例如,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云上文化展厅,通过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活化传统建筑技艺,实现文化传播与品牌推广的协同共振[2]。在传播策略上,国企可借助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新媒体矩阵,以“国潮设计”“匠人微纪录片”等形式创新企业品牌呈现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时尚潮流相结合,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徐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国企文化建设的新路径——以中建党校创作中华传统廿四节气文化海报为例[J].现代国企研究,2025,(03):97-102.
  [2]张乘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国企文化建设的三点启示[J].企业文明,2022,(06):86-87.(作者单位: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