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4版:视野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践路径与优化策略

  

首都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实验小学 张晶晶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知识应用能力不足、学习兴趣缺失等问题,深入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结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提出基于生活情境创设、跨学科整合、分层任务设计的项目式学习策略,并阐述具体的实施流程与评价方式。实践表明,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数学核心素养,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核心素养;实践路径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内容与生活脱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和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传统课堂过于侧重计算与解题技巧,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与探究,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评价方式主要依赖考试成绩,忽视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影响其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生活情境创设项目主题
  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如“校园垃圾分类方案设计”“家庭月度水电费统计与分析”,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如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通过“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统计”项目,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并分析数据。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选题,如“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低碳生活中的数学”,设计相关项目任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跨学科整合项目
  将数学与科学结合,如在“测量”教学中设计“制作简易测量工具”项目,通过实际测量加深对数学与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融合数学与艺术,在“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开展“设计美丽的图案”项目,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数学知识创作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审美能力。
  (三)设计分层任务,满足不同需求
  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如“校园垃圾分类方案设计”“家庭月度水电费统计与分析”,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中体会数学应用价值;如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通过“班级同学身高体重统计”项目,引导学生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并分析数据。同时,结合社会热点选题,如“城市交通拥堵分析”“低碳生活中的数学”,设计相关项目任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过程指导与协作学习
  教师在项目实施中及时提供方法指导和进度跟进,帮助学生调整研究方向;同时采用异质分组,让不同能力和性格的学生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三、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的实施流程
  (一)项目启动阶段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提出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制定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项目计划,明确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和研究方法。
  (二)项目实施阶段
  1.收集资料: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操作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尝试解决问题,形成初步成果。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阶段
  1.成果展示:各小组以报告、演示、作品等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分享研究过程和收获。
  2.多元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从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及时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学生改进。
  四、结语
  小学数学项目式学习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整合多学科知识和合作探究,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和内容合理设计项目,强化过程指导和完善评价体系。未来可进一步探讨项目式学习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及其在不同年级和知识领域的应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4-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