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理论研究

风险导向审计视域下企业内部控制中财务共享模式优化分析

  

殷泽峰

  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风险导向审计为视角,对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中的财务共享模式优化进行分析。首先对企业内控与财务共享进行了介绍;其次是对风险导向审计视域下企业内控中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第三介绍了企业内控中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风险导向审计视域下企业内控中财务共享模式的主要优化策略。经分析可知,在风险导向审计视域下,企业内控中的财务共享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包括内审制度不健全、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财务风险监管薄弱等。基于上述问题,企业需采取有效的策略来完善内控中的财务共享模式,包括建立完善的内审制度、清晰的管理组织架构、推动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强化财务共享风险管控等。希望通过此次分析,可以为现代企业内控中财务共享模式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风险导向;财务共享;企业;内部控制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企业应积极搭建共享中心,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管理财务数据,创新财管模式。如此不仅可以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也可使财务信息材料更加标准化,更有利于管理者识别相关风险,采取控制措施。但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在我国企业内控中的实施时间较短,既有经验不多,因此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内审制度、组织结构、信息化建设、风险监管等方面。因此,企业应结合既有问题,从风险导向审计出发,利用财务共享方式展开企业内控。
  一、企业内控与财务共享概述
  (一)企业内控
  企业内控是企业或单位通过自我调整、评价、约束等方法对财务信息进行控制,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为后续战略规划提供指导的一种财务管理手段。企业内控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审计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为企业经营和管理营造良好环境。在内控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内部监督等均是其核心内容。因此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需对上述内容做到足够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把控各项核心内容,以保障企业内控的实施效果。
  (二)财务共享
  所谓财务共享,就是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整合内部财务数据资源、提高内部财务信息利用质量的一种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下,企业内部财务资源将得到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同时,企业还可以依托管理平台对业务流程重塑再造,以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通过企业共享平台的合理建设,企业可进一步提高自身对市场的洞察力,集中处理各项业务,让不同部门之间相互协同,基于财务管理辅助其他业务标准化管理,以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
  二、风险导向审计视域下企业内控中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优势
  从工作逻辑方面来看,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工作与企业传统审计工作存在显著差异。传统审计通常以企业内部控制为起点,通过内部检查来判断管理流程是否存在风险,并及时查缺补漏。然而,这种模式往往具有滞后性,难以对尚未出现的财务风险做出有效预防。随着现代企业内控管理流程的日益复杂化,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逐渐成为企业内控工作的重要手段。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能够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识别内部风险,并对其严重性进行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审计人员可以合理选择审计方法,精准把握审计工作的重点,从而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提前预警和有效防控[1]。这一模式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还增强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
  在此过程中,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内控管理方式,与风险导向审计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财务共享的核心是通过企业财务相关信息的全面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与整合。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够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本视角,落实内控管理措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通过财务共享,企业可以实现财务流程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升内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这种模式的应用,不仅优化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流程,还为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企业内控中财务共享模式应用现状
  (一)内审制度不健全
  内审制度在企业内控中具有关键指导与约束作用,而完备的内审制度可以为财务共享模式的有效落实提供重要依据。但是就目前的很多企业而言,其内审制度并未得到健全,一些企业仍存在审计部门职权划分不明确、审计工作落实不到位等情况。如此便难以确保审计工作质量,以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十分不利。
  (二)管理组织架构不完善
  合理的组织架构是财务共享流程实施的关键,也是共享平台标准化业务流程打造的重要依托。但部分企业的组织架构却设置得不是很合理,一些管理者由于受限于传统认知,而未能完成角色转换,简单的将共享中心职能视作财务部门的一部分,未做好动员工作,导致其他员工参与积极性不高。部分管理层也并未足够重视共享中心建设,导致企业内部办公系统、组织结构和共享中心关联度不足,难以优化处理相关业务。加之平台建设初期各部门沟通不足,相关培训不到位,此种情况将对财务共享模式实施带来诸多阻碍,不利于企业内控管理工作进行。
  (三)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在企业内控工作中,信息化建设速度将直接决定其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效果。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企业业务流程多、种类复杂,子公司和分公司数量多,分布地域广,不同分公司财管模式各不相同,导致其财务信息难以整合,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2]。加之部分财务管理者还存在传统管理观念,认为以信息化方式管理电子会计档案、票据等材料会存在安全风险,害怕电脑受到病毒或黑客攻击,会计资料受损、泄露或者丢失,因此依旧习惯采取传统措施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影响其信息化建设进度。
  四、风险导向审计视域下企业内部控制中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内审制度
  在风险导向审计视域下,企业要保持良好运营状况,就需要根据内控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内审机制。在此过程中,企业应明确规定审计部门的权力、职责等,要求该部门管理者落实企业下属公司或部门的审计管理。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定期审查制度,配合不定期审查,使企业深入了解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同时应基于财务共享平台,做好审计部门职能定位,保证审计工作实时进行。如此方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提高内审效率,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做出合理优化,为企业内控评价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保证审计结果真实可靠。
  (二)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
  企业正常运行需要依赖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因此,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组织架构的完善十分重要。考虑到部分企业规模庞大,层级较多,因此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管理者要发挥榜样作用,在企业内部宣传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让企业员工了解到共享中心的重要性。如此不仅可以让财务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和变革做到全面认识,也可使其他工作人员更加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从而为管理组织架构的建立与完善创造有利条件。在建立管理组织架构时,企业要根据实际内控要求,合理建立人才选拔机制,对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证、有超过5年工作经验、中级会计师等资质的人才择优录取[3]。同时应做好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通过线上与线下培训等方式,增强财务人员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熟悉度,并通过严格的知识与技术考核来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另外,管理者可以鼓励各部门员工,从其工作角度出发,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并根据现有管理制度,探讨共享中心的组织架构建设方式,保证组织架构和业务之间联系紧密。如此方可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架构,发挥财务共享模式优势,提高企业内控工作质量。
  (三)推动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建设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共享中心是企业内控工作中传递信息、整合资源的关键依托,所以企业需对此做到足够重视,根据自身体量和下属公司特点等,合理规划建设共享中心,打造信息化平台,并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速度。为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应与下属单位深入沟通,了解财务管理工作实际需求,确保信息化建设与实际管理目标一致。为加速企业财务管理者和平台之间的磨合进度,企业还可聘请信息化平台专家为财务人员提供培训,使其熟悉平台的操作流程,树立信息化财务管理思维。在此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自身和相关工作人员都应树立信息化管理观念,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先进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引入信息化平台,并通过组建平台运维管理组等方式做好平台安全管理,以实现对各项财务信息安全的良好保障[4]。如此便可快速完成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为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提供信息技术与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恺.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视角[J].北方经贸,2022(3):92-94.
  [2]梁媛.财务共享模式下集团内部审计问题研究——以H集团为例[D].哈尔滨商业大学,2021.
  [3]刘安格.财务共享模式下Z保险公司审计与内控研究[J].当代会计,2022(6):31-33.
  [4]朱恺.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基于风险导向审计视角[J].北方经贸,2022,(03):92-94.
  (作者单位: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6-19期

  • 第2025-06-17期

  • 第2025-06-12期

  • 第2025-06-10期

  • 第2025-06-05期

  • 第2025-05-29期

  • 第2025-05-27期

  • 第2025-05-22期

  • 第2025-05-20期

  • 第2025-05-1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