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太行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首批伟大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展现了光荣而艰难的奋斗历程,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鲜活教材,需以立体化、全景式的叙事方式,来推动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
理论关联:太行精神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深度耦合性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太行山的800万劳苦大众和广大人民都被动员起来,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太行精神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理论关联的核心在理论根基与逻辑架构上的深度契合,具体体现在两方面:
(一)精神能动性的理论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辩证统一的论述,与马克思“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的经典论断一脉相承。人类可通过精神能动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与改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孕育的精神谱系: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精神能动性的生动实践。太行精神作为这一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核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引领实践,这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精神力量转化为行动自觉的理论样本。
(二)育人目标的理论协同
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史时期八路军将士和老百姓休戚与共,同仇敌忾,许多群众为了掩护八路军战士付出自己的生命,不少将士为了群众的安危而壮烈牺牲,永远留在了太行山。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
高职院校特色的育人需求与太行精神的理论内核高度协同。思政课以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时代新人为根本目标,还需将思政元素融入职业场景,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担当。太行精神以科学理论坚定抗战信念,以革命实践中的理想信念、优良作风为载体,以学理回应现实、以真理引导前进。“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个道理不是一般的道理,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只有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才能奠定青年学生成长的思想基础,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内容统一:太行精神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天然协同性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容的选择上,应包括理论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思想的困惑点。内容统一的本质是太行精神的历史实践性与思政课教学需求的有机适配:历史资源+教学主题+育人场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反映
太行精神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两个结合”的鲜活案例。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这一论述与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形成互证,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历史注脚。
(二)多元育人元素的有机组合
如何吸引“Z世代”学生?他们更加注重差异化、直接化、即刻化。可参照项目化的理念、模块化的设置来进行排列组合,将太行精神具象化为多个育人模块,例如,以百团大战中的战略决策来启发科学思维与创新意识,以大生产运动中的军民协作来诠释集体主义与劳动精神,将左权将军的牺牲精神作为职业伦理与奉献精神的最好案例。
(三)政策导向与课程内容精准对接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思政课要聚焦增强使命担当。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其核心任务要解读三个“为什么”,从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这与太行精神蕴含的英雄气概、坚强意志、爱国情怀、奉献精神等内容高度契合。129师刚进太行山时,只有9000多人,到1945年已经发展成为30万浩荡大军。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
价值契合:太行精神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在同构性
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对筑牢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凝聚广泛力量具有重大意义。思政课是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它重在价值引领。价值契合的核心,是太行精神的革命传统价值与新时代育人需求的深度共振。
(一)价值目标的同向性
太行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爱国主义与思政课培育家国情怀的价值目标完全一致。例如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等内容,可成为高职院校培养的“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育人导向,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规划与民族复兴伟业结合。
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始终注重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应用,与抗大一分校和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合作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建“筑梦人”讲师团,每月一主题,太行精神宣讲是常规动作;开发《红色沃土英雄山西》系列微课,运用VR技术还原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历史场景,成为进行对外交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窗口。
(二)价值导向的同质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政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研究的力度和思路、教材内容、协同效应以及建设氛围等,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
信心来自于能力,在解决统一思想方面,太行精神和思政课实践教学都要成为“千里眼”“顺风耳”。例如,在共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弘扬主流价值观方面,可通过太行军民抵御外侮等案例强化爱国主义,批判泛娱乐化对家国情怀的消解;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中的集体协作,回应“精致利己主义”对团队精神的冲击等。
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重温太行精神,结合思政课实践教学,就是要从这段历史中总结经验、坚定信念,善用大思政课提升培根铸魂育人实效。
基金项目:2024年度山西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西太行干部学院第二批太行精神专项研究课题“太行精神融入学校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THJS2024Z26)
作者系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