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丹
摘要:本文立足行业特性,系统探讨了民航机场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及实践路径。通过构建长效化机制体系、智慧化载体平台与融合型考核体系,能够有效破解传统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的研究对完善交通运输行业党建理论体系、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民航机场;党建工作;创新实践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交通强国战略协同推进的宏观背景下,民航机场承担着重要的运输和安全保障职能,其治理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优化机场运营效率,还能增强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具有显著的政治和经济价值[1]。本文通过系统论证党建工作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旨在为行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助力民航企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民航机场开展党建工作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提升员工综合素养
民航机场作为国家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其运营效能与服务质量直接关联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公共安全。在这一特殊领域中,党建工作通过构建系统化的思想教育体系与价值引领机制,为员工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深层次的精神动力与方向指引。党组织通过开展理论研习、意识形态建设与职业道德培育,促使员工在政治立场、职业操守与个人修养层面实现多维度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体现为员工对民航安全理念的深刻认知,更转化为对服务标准、操作规范的高度自觉[2]。在党建工作的持续浸润下,员工群体逐渐形成将个人成长融入组织发展的思维模式,其专业能力、责任意识与创新思维得以协同发展,从而构建起符合民航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这种素养提升并非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通过价值认同驱动的主观能动性释放,使员工在复杂多变的行业环境中保持稳定的职业定力与持续进步的内在动力。
(二)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民航机场作为城市门户与公共服务的窗口单位,其形象塑造既关乎企业自身的品牌价值,更承担着展示城市风貌、传递地方文化的重要使命。党建工作通过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文化符号与价值表达体系,为企业形象注入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党组织通过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将服务为民的宗旨转化为可感知的行为准则,在安全运行、服务优化、社会责任履行等维度形成有机统一的形象塑造链。这种形象建构超越了传统宣传手段的局限,通过党组织与企业治理体系的深度融合,在决策机制、服务流程与对外协作中自然彰显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等关键领域,通过正向的价值引领,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社会响应能力与责任担当,使企业的专业形象与政治属性形成良性共振。
(三)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
党建工作通过创建共享价值平台与情感联结纽带,为破解组织壁垒、培育团队精神提供了制度化的解决方案。党组织通过搭建多元化的沟通渠道与利益协调机制,使不同岗位群体在参与组织生活、民主议事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目标认知与责任分担意识。这种凝聚力建设突破了一般管理手段的契约式约束,着力于构建基于价值认同的情感共同体。在党组织主导的集体学习、主题实践等活动中,管理层与基层员工得以超越行政层级的限制,在思想交流与经验共享中形成更具韧性的协作网络。
二、民航机场开展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路径
(一)构建长效化党建工作机制体系
民航机场党建工作的系统性推进,需要依托机制创新形成稳定的制度保障。要在责任传导维度建立分层分级的主体责任清单,明确党委、支部、党员的三级责任界面,将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战略规划有机嵌套。通过建立党委定期研判制度,将行业动态、企业痛点纳入党建工作议题库,确保组织生活与业务攻坚形成双向互动。在制度建设方面,需突破传统党务工作框架,制定符合民航运行规律的专项制度[3]。例如针对航班保障、应急救援等关键环节,设计党员责任区划分标准;结合轮班作业特点创新组织生活时序安排,确保党建活动覆盖率与实效性。在资源保障方面,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将党建经费纳入企业预算体系并形成动态调整规则,同时通过设立党建智库、组建内训师队伍等举措提升专业支撑能力。
(二)打造智慧化党建平台
数字化转型为党建工作效能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需构建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化党建平台,通过数据平台整合党员信息库、学习资源库与活动数据库,实现党务流程的线上再造。在学习教育场景中,开发融合民航安全案例的虚拟仿真课程,运用VR技术还原特情处置现场,有效实现党性锤炼与岗位技能提升的一体强化。在组织管理维度,搭建党员作用发挥的量化评估模型,通过任务认领、过程跟踪、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将抽象的目标转化为可视化的行为指标。针对外场作业党员分散的特点,创建云端组织生活空间,支持跨地域实时互动与痕迹化管理。更需注重平台生态建设,打通党建工作与生产运营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过舆情分析模块捕捉员工思想动态,借助决策支持系统提升党组织研判质量。
(三)完善融合型党建工作考核体系
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是确保党建工作质效的关键环节,需构建包含政治建设、价值创造、组织力提升的三维评价框架。政治建设维度侧重考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地效果;价值创造维度则应量化党建工作对安全指标、服务满意度、经营效益的促进作用;组织力维度着重评估党员队伍活力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在指标设计上,采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既设置理论学习达标率、主题党日创新性等过程性指标,也纳入安全隐患排查率、服务投诉责任追溯率等结果性指标。考核方式上推行“双向互评”机制,既由上级党组织进行垂直考核,也引入业务部门、服务对象的横向评价,同时建立党员作用发挥的民主评议制度[4]。在结果运用层面,将党建考核结果与企业绩效考核、干部任用、资源配置深度挂钩,建立考核反馈的螺旋改进机制。
三、结束语
以机制创新夯实组织根基、以技术赋能重构工作形态、以科学考评激发内生动力,有利于构建起具有民航企业特色的党建生态系统。后续研究可结合组织效能评估模型,开展跨地域、多层级的实证研究,同时关注党建联动等新兴课题,持续完善行业党建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春见.以高质量党建推动贵州民航高质量发展[J].当代贵州,2024(7):104-105.
[2]成珊珊,梁博宇.国有民航企业如何有效发挥党建思政工作引领青年的作用[J].中国军转民,2023(20):123-125.
[3]王云平,杜浩平,宋国海.党支部在国企基层党建中的作用及工作开展对策——以某民航集团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7):48-51.
[4]车实尧.民航系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J].区域治理,2021(16):152-153.
(作者单位:山西航产交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