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40号公告,我省多件农产品入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单,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为我省知识产权建设注入新动能。
太原
本报讯 (记者郭艳艳)太原市“阳曲小米”“清徐葡萄”“清徐沙金红杏”“娄烦山药蛋”“清德铺红薯”5件农产品成功入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名单,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截至目前,太原市拥有的地理标志(含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总量已达13件,特色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自2024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工作以来,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其作为赋能乡村振兴、激活区域经济的重要抓手,高位统筹、精密部署,全力推进相关工作。
工作推进过程中,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加强与晋源区、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等涉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县(市、区)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工作人员精准核验拟申报产品的产品范围、保护要求以及申请使用专用标志的主体信息等关键要素,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导,确保申报材料全面合规、信息准确无误,为此次成功认定筑牢了基础。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持续加大地理标志保护力度,深化入企精准服务,规范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管理,全力守护“太原特色”金字招牌。通过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彰显市场监管部门的坚实力量。
朔州
本报讯 朔州市的“右玉羊肉”“右玉燕麦米”“右卫土豆”“应县胡萝卜”“应县青椒”“红山荞麦”6个产品成功由原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为地理标志产品。这是继2024年以来“怀仁陶瓷”和“怀仁绿豆”地理标志产品、“右玉沙棘”地理标志商标成功获批以来,朔州市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标志着朔州市在以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步伐,为朔州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注入了新动能。至此,朔州市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总数增至15个,专用标志使用企业达到107家。
据悉,朔州市将大力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深入开展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和商标富农工作,实施地理标志专业服务提升计划,不断提升地理标志运用水平;进一步健全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体系,加强区域品牌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积极推进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和品牌建设工程,推动“朔品出朔”“朔品出境”;有效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权保护,强化品牌保护意识,支持品牌建设,加强政策扶持;持续开展地理标志执法专项行动,有效保护地理标志的市场信誉和企业合法权益;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特定品质和声誉。不断擦亮“金字招牌”,以地理标志为纽带,助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武元厚 高守明)
汾阳
本报讯 汾阳市“冀村长山药”“汾阳酿酒高粱”“汾州小米”3件农产品正式通过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并实施保护。
截至目前,汾阳市拥有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达到4件,这一成果标志着在汾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的推动下,汾阳市特色农产品迈入以地理标志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自2024年8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转化工作以来,汾阳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将此项工作作为赋能乡村振兴、激活区域经济的核心抓手,高位统筹部署。工作中,汾阳局聚焦拟申报产品的核心要素,逐一对产品保护范围、品质特征要求、专用标志申请主体资质等关键信息开展精准核验;深入开展政策解读和申报辅导,确保申报材料全面合规、信息精准无误,为本次成功认定筑牢基础。(刘芳)
晋中市榆次区
本报讯 晋中市榆次区“榆次苹果”“东赵小白梨”“长凝大蒜”3件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包括“山西老陈醋”地理标志产品在内,目前,晋中市榆次区累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增至4件。
自2024年5月启动该项工作以来,该局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本着“应转尽转”的原则,加强与区农业农村局及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人对接,遵照自愿申请原则,积极组织农产品地理标志向地理标志产品转化。该局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多次深入企业指导,按照要求、时间节点完成对材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及上报工作。
据悉,晋中市榆次区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深挖全区地理标志资源,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推进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科学运用、规范管理和有效保护,切实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在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王立军 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