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3版:文化长廊

行者无疆的山西壁画

  • “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题字

  • 馆藏壁画

  •   夯土——黄土高原最不缺的就是土。第四纪①而来的土,独一无二的土;
      线稿——世俗与宗教、历史与艺术……手起笔落间,尽刻在千年古土上;
      著色——宝石研彩,金箔贴面,历千年而弥新,诉说着一方水土的沧海桑田……
      一笔一画,是山西壁画;一砖一瓦,是山西古建;一代一代,是山西儿女。

    晋之源:一眼万年的山西壁画

      当黄土高原的风掠过千年岩壁,当矿物研磨的彩渗入岁月肌理,壁画以后土为纸、岁月为笔,在人类文明的长卷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密钥。这种凝固在墙壁上的艺术,既是历史的镜像,更是文明的基因——它让消逝的时光在线条中重生,让散落的记忆在色彩中重逢,让人类文明在俯仰间连成一脉。
      5月底,我在好友丁丁的邀请下,在副馆长李茂斌的讲解下,参观了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以“壁上丹青·中国古代壁画源流”为主题,展出从秦汉到明清山西境内几乎全部现存古代壁画。流连其间,移步换景,叹为观止,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壁画瑰宝恍若穿越千年,娓娓讲述着三晋大地的前世今生。
      镜像山西,壁画为媒。山西壁画以“重彩勾金”的技法独树一帜,浓丽的矿物颜料,刚劲的线条,与黄土高原苍莽的地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学呼应,每一幅壁画,都是一座艺术的丰碑,一段凝固的历史,悄然勾勒出人类文明演进的脉络。文明无象亦无声,壁画偏抽丝剥茧还原文明的摹状,直面兵燹战火,睥睨风雨剥蚀,硬刚偷盗毁坏,穿越时空隧道,还原历史的印迹,讲述文明的故事,留给我们无限遐思。
      入得其境,方知其美。走进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一幅幅壁上瑰宝“晋”在眼前。而晋之瑰宝,远不止壁画——

    木之本:遍地开花的山西古建

      古建之美,在斗拱、举折、梁柱的结构之美,在“道法自然”“与木共生”的材质之美,在天圆地方的空间之美,在彩绘雕刻、匾额楹联,一步一景的视觉转译,在光与影的灵动,时与空的摩挲,在斗转星移间馈赠着历史的片段,文化的脉络。
      在钢筋水泥混凝土的今天,我们推崇古建,渴慕那些飞檐上的铜铃、柱础间的竹影,实则在释放内心深处对“诗意栖居”的永恒向往。古建之美,是道与器的统一、技与艺的融合、人与天的和谐,是中华文明献给世界的立体诗篇。
      山西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宝库”“中国东方建筑艺术博物馆”②。山西古建与传统民居——窑洞,密不可分:窑洞与砖木混搭,形成院落;多个院落围成合院;多个合院拼成大院(如乔家大院、王家大院等);大院效仿皇宫而成皇城相府。各式建筑与自然风光相互映衬,衍生出“亭台楼阁、水榭花都”的审美志趣;与表里山河的独特地貌相融合,衍生出“悬空村”“古城”“古堡”等历史名胜(如恒山悬空寺、平遥古城、右卫堡等)。
      山西古建起源于晋北农牧交错带,得益于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和丰盈充沛的森林资源,自商周晋始,历经三家分晋,山西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军事中心,由此衍生出镇城—路城—卫城—所城—堡城,级森严的建筑格局,今代县“雁门关”、右玉“杀虎口”便源于此。
      此外,晋人崇尚精神图腾,修筑各类道观、寺庙、名人故邸,如芮城永乐宫、应县佛宫寺、解州关帝庙等,这些建筑年代久远、内藏丰富,放在他省亦可自成一脉,冠绝一方,然放在山西仅为沧海一粟。
      在时代更迭中,山西古建历经沧桑而弥新,承载着山西先民保家卫国、敬畏神明,安居乐业的精神寄托,也印证着山西人忠勇持正、安分知足的性格底色。

    龙之脉:忠勇持正的山西儿女

      如果地域有性格,那山西该是位“行者”。
      行者,支棱起的沙棘林勾勒出坚毅的脸,用太行和吕梁描眉,把盐湖和天池安在颧骨上。羊皮袄,裹不住炭一样倔强的骨骼,摩擦、生热……喷涌出电火雷石般的血脉。
      行者,左手扛着铁锹,手背皲裂,填满黄沙,右手夹着旱烟,猩红闪烁,似要点燃这漫天黄土。
      行者,行至哪里?他不知,不问,也不去想,只依着号令,一锹一锹,从寒窑到柴扉,再到山那边,在代际更迭中把黄土化成金。
      行者,忠勇持正,安分知足,不声不吭,依着号令,砥砺前行。
      缘何行者?山西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山西。农耕文明时,山西是政治军事中心;商品经济时,晋商崛起为全国最大的商帮;现代化建设中,山西有丰厚的能源为国生辉;经济转型期,山西文旅又一次突破重围。与其说时代总精准地把风口送到山西,不如说这是山西人忠勇持正、安分知足的性格使然。在全国大拆大建发展经济时,山西不跟风、不盲从,尽可能多地保存古建。如今漫步在山西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摩登大楼与亭台楼阁交相辉映,千年古树旁,绕路而行的柏油马路川流不息……一半是文明一半是历史,这种雅致而丰盈的审美体验在同质化旅游经济中独树一帜,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享受。
      在山西,出租车师傅是可以告诉你太近了打车浪费钱的;公园大姨是会关心你太瘦,要多吃点的;饭店老板娘是会跟你说不够可以续面的……放在礼仪的角度,可能会有失边界,可撇去文明的疏离感,回归到人法自然的天性,你一定会被偶遇的一双双善良而真诚的眼睛打动,他们忠诚、勇敢、自持、守正,他们安于一隅、自得其乐,不急不慢地建设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臻于至善。
      注:①黄土高原的形成与第四纪(约260万年前至今)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其形成过程中经历的气候波动主要体现在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风力与降水的周期性变化等,呈现出黄土层与古土壤层交替出现,形成“黄土——古土壤旋回”,每一个旋回对应一次完整的气候周期,即冰期——间冰期。
      ②引自中国新闻网《屋檐上的文脉:了不起的山西古建》

    邢超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8期

    • 第2025-07-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