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理论探索

骨折科普知识 让你我远离伤害

  

吴友春

  骨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创伤,指的是骨骼出现裂痕或是完全断开,一般是由于骨骼受到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外力冲击引发。骨折后,患者伤处会产生肿胀,并伴有剧痛,患者无法正常活动。如果骨折严重,患者还可能出现休克、严重出血等问题,威胁患者生命。今天这篇文章就来为大家讲一讲骨折的科普知识,让你我远离伤害。

一、骨折有哪些类型

  (一)闭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指的是骨折处的皮肤、黏膜并未发生破损的骨折,这类骨折一般造成的伤害较轻,骨骼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绝,几乎不会引发感染等问题。
  (二)开放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指的是骨折部位的皮肤、黏膜出现破损,骨骼通过伤口与外界产生联系。这类骨折又能进一步细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1.完全骨折。完全骨折相当于骨骼的完整性、连续性完全中断。通过X光检查观察骨骼,还能将其细分为横向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骨折等多种类型。这类骨折一般伤势较重,需要及时为患者提供救护,否则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不完全骨折。不完全骨折指的是骨骼只出现部分断裂,其连续性、完整性并未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常见的骨裂,也就是裂纹骨折,就属于不完全骨折。

二、骨折的病因有哪些

  (一)直接暴力。当外力直接作用于某个部位时,就可能会引发骨折。例如,遭受殴打、摔倒、车祸,此时骨骼会直接遭到外力冲击,一旦冲击力超过骨骼的承载力,就会引发骨折。
  (二)间接暴力。部分时候,外力会传输至其他部位,并引发骨折。例如,部分运动员在摔倒时,下意识用手支撑,此时冲击力沿着手臂传导至肘关节、肩部,最终导致肘部骨折。
  (三)疲劳性骨折。当骨骼某个部位需要长期承受压力时,就可能会出现疲劳性骨折。例如,足球运动员长期对抗、奔跑,对脊椎产生了较大压力,脊椎的部分骨骼会因为持续冲击出现细裂纹,这就会产生数月才能愈合的隐匿性骨折。
  (四)骨骼疾病。当患者患有骨骼疾病时,其骨骼强度会大幅度下降,日常的轻微动作、碰撞,都可能会导致患者骨折。

三、骨折有哪些典型症状

  (一)局部疼痛。在出现骨折后,患处会产生十分剧烈的疼痛感,当移动患处或是按压患处时,疼痛感还会进一步加剧。
  (二)肿胀。骨折可能会引发皮下组织受伤,这会带来出血等问题,因此受伤部位一般会出现较为明显的肿胀情况,根据引发肿胀的“液体”差异,可以将其分为血肿和水肿。
  (三)功能障碍。骨折会引发一定程度功能障碍,例如,腿部、髋部骨折,患者下肢就无法正常运动。但如果出现的肋骨骨折,则一般不会引发运动功能障碍。
  (四)畸形。骨折后可能会产生移位问题,这可能会带来畸形问题。例如,部分患者在腿部骨折后,由于没有及时矫正,其骨骼会呈现不自然的弯曲。

四、骨折该如何治疗

  骨折治疗目前已经有了十分成熟的治疗方案。如果是开放性骨折,医生首先需要清理伤口,尽可能将开放性伤口转变为闭合状态,降低感染风险。随后医生需要使用手法复位、骨牵引或是皮牵引等方式,将骨骼复位,这能有效改变变形、错位等问题,为后续治疗打下基础。
  严重的骨折一般需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内固定手术适用于非开放性骨折,医生需要在患处选择合适位置切开皮肤、组织,随后使用接骨板、螺丝钉、加压钢板等器械固定骨折位置,根据伤情不同,患者的出院时间不等,普通骨折一般在2-4周就能出院,但在术后1年内,都应避免剧烈运动、过度负重,以避免固定器材松动,引发二次伤害。在1年后,需视恢复情况决定是否去除固定装置;外固定手术适用于开放性骨折,一般直接将固定器安装在远离骨折处的健康骨骼上,之后利用杠杆原理调整骨折位置,在术后还需定期消毒固定针穿刺处,并观察伤口是否存在感染情况,该手术同样需恢复1年以上。
  骨折会对患者带来较为严重的伤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骨折,在生活中尽可能规避骨折风险。在出现骨折问题后,也不能惊慌,应尽快请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并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

作者单位:广元市利州区第二人民医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12期

  • 第2025-08-07期

  • 第2025-08-05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