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夜读

呈现澳门信俗文化的多彩面貌,《百年节诞:澳门庙宇文化口述历史》节选——

四月八,条条醉龙舞起来——澳门“鱼行醉龙节”

  •   《百年节诞:澳门庙宇文化口述历史》林发钦 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澳门每年不同时段进行的仙佛节诞活动,大都传承了百年甚至数百年,时至今日,依然年年举办,热闹非凡。节诞的不少项目已列入或正在申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年节诞》一书对澳门土地诞、包公诞、北帝诞、妈祖诞、鱼行醉龙节、浴佛节、谭公诞、哪吒诞、鲁班诞、观音诞、关帝诞、康公诞、华光诞等13种百年节诞活动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相关庙宇的庙祝或有关负责人的深入访谈,鲜活地展现了澳门庙宇文化及百年节诞的历史与现况。
      澳门鱼行是拥有过百年的历史、因每年举办舞醉龙活动而闻名于全澳的一个社团。20世纪80年代末,经“鲜鱼市贩职工联合会”与“海产鱼商总会”的一些元老鱼栏商的酝酿筹备,联合组成了“鲜鱼行总会”。1990年1月1日,澳门鲜鱼行总会正式成立。
      鲜鱼行总会为扩大团结,办好福利事业,下设营地街市、红街市、水上街市、下环街市、佑汉街市、台山街市、雀仔园街市等七个鲜鱼福利会。为丰富行友业余生活,还特设鲜鱼武术健身班、醉龙醒狮团等基层组织。此外,每年均举办春节敬老、鱼行传统节日“醉龙醒狮大会”、旅行、庆祝国庆酒会、公益金百万行及庆祝澳门回归联欢聚会等活动。在鲜鱼行总会带领下,鱼行各项活动规模更为扩大。他们继承了鱼行的优秀传统,年年组织四月八舞醉龙,派龙船头长寿饭,坚持不辍,并且越搞越好,名气越来越大,深受本澳及世界各地游客的欢迎。
      “鱼行醉龙节”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其中,重品尚和、自强不息、博爱大众、讲求和谐、增强凝聚力,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鲜明与持久的传统之一,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澳门“鱼行醉龙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园地里的艳丽花朵。
      在我们访谈团队访谈时的2010年底至2011年初,可以说澳门市民还不太熟悉“鱼行醉龙节”这个词,但是一讲起澳门的舞醉龙,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舞醉龙,在澳门扎根与传承已过百年,它最早起源于广东省香山县。相传数百年前,香山之地山岚瘴气长聚不散,毒虫猛兽四处出没,某一年,民间瘟疫流行,乡民于农历四月初八向佛祖求助,他们抬着佛像路过河边时,河中突然跃出一条大蛇,一位和尚正在喝酒,见状上前将蛇截为三段,蛇血流入溪中……奇迹出现了——蛇血流渗之处,长出一种小灌木植物(栾樨树),乡民舀溪水配以栾樨叶饮用,百病消除,于是他们将大蛇喻为神龙,以后每年四月初八,乡民舞木龙以谢神恩,并伴以煮龙船头饭,祈求风调雨顺、消弭水祸、百病不侵、老少平安,还以栾樨叶造成栾樨饼,作为应节小吃,以图吉利。
      随着香山县的不少人渐渐移居澳门,从事渔业和鱼类买卖,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将四月八舞龙的习俗带到了澳门。背井离乡,一年辛苦,到了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鱼行行友们必须上街舞动一番醉龙,乐和一天,体现的是游子心、思乡情。年年舞龙的过程中,澳门鱼行的舞龙也渐渐具备了自己的特色,这就是龙分龙头、龙尾两截,舞龙中伴以饮酒醉舞的动作。百年延续,澳门舞醉龙已独树一帜。
      构成整个“澳门鱼行醉龙节”的,当然不仅仅是舞醉龙这个环节,它还有其他重要的内容,如四月初八当日要为醉龙开光、点睛,之后是澳门各街市大巡游、醉龙醒狮采青,而最重要的,就是派“龙船头长寿饭”。年年四月八,鱼行行友们组织起来,捐钱捐物,忙碌通宵,又煮又炒,从派几千份到几万份,无怨无悔,年年坚持。澳门市民扶老携幼,排队几小时领取龙船头饭,所祈求和期盼的就是一个好彩头。刘洪老人诠释说:“就是祈求身体健康,大家开开心心,小孩子快快长大。”
      又见四月八,又见舞醉龙年年四月八,行友们走上澳门街头与各街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对对醉龙在行友们手中舞动起来,龙头、龙尾互相呼应,双蒸酒饮入舞龙的行友口中,又喷向天空,洒下阵阵酒雨,引来市民、游客的阵阵欢呼。在营地街市、红街市、水上街市,众多行友忙忙碌碌,准备米饭、斋菜,架火烹煮,装入大盆,分成小盒,龙船头长寿饭新鲜出炉。每到四月八,一大早,澳门市民不分老少,无论烈日,无论风雨,无不欢天喜地,按序排队数小时,等候领取龙船头长寿饭。
      四月八,是鱼行人的节日,是澳门市民的节日。
      列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前面我们为什么说到,访谈时澳门人可能并不清楚啥是“鱼行醉龙节”,那是因为我们访谈时,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尚未公布。
      2011年6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澳门特区的“道教科仪音乐”“南音说唱”与“鱼行醉龙节”三项目成功入选,其中“鱼行醉龙节”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民俗Ⅹ-85民间信俗。
      我们在整理访谈稿时,大好消息已然公布,因此我们的访谈稿标题及内容就有了“鱼行醉龙节”字样。
      四月八舞醉龙的背后,是鱼行行友的百年世代传承与坚守。有了传承与坚守还远远不够,怎么样才能使“鱼行醉龙节”一代代弘扬与发展下去呢?澳门鱼行人在深思并且在行动。他们在不断培养青少年了解澳门醉龙,参与舞醉龙活动,理解这些民俗活动中所包含的真正意义和文化真谛,懂得其中的价值所在,自觉承担起传承的重任,而不仅仅是看看热闹、走走过场。
      澳门不少传统民间民俗项目,都具有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特色,不走味不走形,具备中华传统民间文化的“标本”意义,可以肯定地说,澳门“鱼行醉龙节”就是其中之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1-08期

    • 第2021-01-07期

    • 第2021-01-06期

    • 第2021-01-05期

    • 第2021-01-04期

    • 第2021-01-01期

    • 第2020-12-31期

    • 第2020-12-30期

    • 第2020-12-29期

    • 第2020-12-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