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艺文

重温红色经典电影

《扑不灭的火焰》:信念,心中的圣火

  •   本栏目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山西晚报社主办

      电影《扑不灭的火焰》是由我省“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西戎、马烽编剧,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56年摄制出品的一部抗战故事片。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道路不同的两兄弟相互斗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2年,山西汾阳县唐兴庄,共产党员蒋三接受党的指示,从根据地回到家乡发动群众,展开抗日武装斗争,游击队的队伍不断扩大,汾阳县的日军司令吉田见此情况,限期当伪军的哥哥蒋二一定要抓住蒋三。蒋三劝蒋二放下屠刀,蒋二则想让蒋三降服于日寇,覆灭蒋三率领的游击队。蒋母寿辰那天,兄弟俩终于交恶为仇。蒋三屡次识破蒋二设下的圈套,引诱蒋二带兵包围唐兴庄,自己则带领游击队攻进防守空虚的仁岩堡,待蒋二发觉上当,回头来援救仁岩堡为时已晚,蒋三的游击队和八路军一起,高举旗帜,汾阳城头上浓烟冲天,敌人灭亡的日子不远了。
      现实中的蒋三生于1913年1月26日,日本人侵占汾阳以后,蒋三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他和游击队员们神出鬼没,时常活动在日军严密控制的唐兴庄一带,挖公路,剪电线,伏击小股敌人,铲除大汉奸,大闹“六合园”,击毙反共自卫团团长王林甫,夺取敌占区“宁合兴”粮站小麦供给游击队,消灭高家庄史柏全的汉奸武装,搞得日伪军坐卧不安,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一里王”。有一次,在平遥回回堡战斗中,蒋三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杀死日军小队长高乔和几个日军。战斗结束后,上级领导为表彰他英勇杀敌的精神,将他缴获的高乔的盒子枪奖给了他,那把盒子枪,也就成了一把神乎其神的枪,成了日伪军和汉奸们见了都魂飞魄散的神枪……
      1942年7月18日,蒋三在敌人的追捕下,终因寡不敌众而身负重伤,用最后一颗子弹射死了自己……蒋三牺牲的那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初六。抗日人民政府为蒋三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十里八乡的乡亲们也纷纷前来,一起祭奠烈士的英灵。我们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永远缅怀那些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革命先辈。
      对于汾阳人来说,六月六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大人们都要到邻村的唐兴庄赶庙会,去纪念抗日英雄蒋三。被著名作家马烽称为“蒋妈妈”的崔银凤,也是唐兴庄人的“好妈妈”,作为英雄的母亲、烈士的遗属,唐兴庄人一直在替蒋三尽孝道,每年的六月六,蒋妈妈都要为小学生们专门讲蒋三的故事,一直到她老人家逝世,她都念念不忘她的蒋三。蒋妈妈曾经多次说过:“哪个当妈的不爱自己的孩子?可革命总是要死人的。一个人也不死,革命能成功吗?”
      纵观五千年的风雨沧桑,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明,如今崭新的生活,灿烂的笑脸,在背后是由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换来的,又是多少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的见证。人生是一堆篝火,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就是续火的柴薪:父母、朋友、金钱、爱情、荣誉……当这一切远去,唯一供那团火熊熊燃烧的,是信念。信念是光,它肆意地照耀着,使世间所有的颜色,甚至黑暗,都拥有了自己的意义,在生命中绽放自己的光彩。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生命已经燃烧到只剩下了余烬,但信念之火仍会自己燃烧下去,永不熄灭。
      心中的熊熊烈火是扑不灭的,精神的光辉是永远不息的,正义的花朵常开不败、永不凋零。

    悦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3-15期

    • 第2021-03-14期

    • 第2021-03-13期

    • 第2021-03-12期

    • 第2021-03-11期

    • 第2021-03-10期

    • 第2021-03-09期

    • 第2021-03-08期

    • 第2021-03-07期

    • 第2021-03-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