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标题,估计大部分读者会觉得陌生。啥叫“抹瓮”呀?瓮不是火里烧出来的吗?咋就成了“抹”出来的了?
抹瓮是我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具体玩法就是小伙伴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每人手里拿一个用来掏小火炉里的炉渣(灰)的“泥匙”(铲子),到小河边用稀泥加小石头,围起一个个连续性的类似水瓮的池塘来,然后将河水引过一小股来,缓缓流入“瓮”子里。随着水量的增加,眼看着第一个“瓮”就要被冲塌了,大家赶紧集中兵力,七手八脚、大呼小叫,想方设法加固“瓮沿”。结果,再坚固的“瓮”也承受不住水的温柔,最后被水冲塌了。
冲塌第一个“瓮”的水,浩浩荡荡开始进入第二个“瓮”。大家又开始紧锣密鼓、惊心动魄、十万火急地加固第二个“瓮”。结果不用说,只可导之,不可阻之的水,很快就突破了第二道防线,以更加凶猛的力量向第三只“瓮”冲去。以此类推,大家在紧张、刺激、团结、热闹的氛围中,一次次加固“瓮”,一次次被水打败。玩得开心极了。
抹瓮不仅好玩,还能够培养大家的团结协作精神,有时候还可以解馋。一次,我们在小河边抹瓮蓄水,忽然看见数条一寸多长的泥鳅,随着水流摇头摆尾地进入了“瓮”里。见此“吉兆”,铁蛋也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了一个破损的笊篱,一个矿工废弃的柳帽壳,笑得满脸菊花盛开,将这几条战利品捞到了柳帽壳里。那天正好是阴天,估计天快要下雨了,小河里缺氧,钻在河堤里的泥鳅,才溜出来想呼吸呼吸新鲜的空气,结果出窝不逢时,正好进入了我们抹下的“瓮”里。
铁蛋满脸的菊花还没开几分钟,紧急情况出现了。“瓮”里的水很快就要突围冲向第二道防线了,眼看着到嘴的美食就要逃跑。大家赶紧加固瓮沿,可惜大自然的力量太强大了,我们的“瓮”太小了,水突破第一个“瓮”,前赴后继向第二个“瓮”汇集。铁蛋赶紧挥舞着笊篱,在第二个“瓮”里捞泥鳅。捞了大概十几条泥鳅,第二个“瓮”也被突破了……水流到了第五个“瓮”的时候,我才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以逸待劳的好办法,就是在“瓮”的出口处,挖开一个缺口,将铁蛋的破笊篱镶嵌了进去。这样,水顺着笊篱的缝隙流出去了,惊恐万状的泥鳅却留了下来。
这天,我们抓了大概七八十条泥鳅,装了满满当当一柳帽壳,在大雨来临之前,安安全全回到了花花家。小伙伴们不各回各家,到花花家干啥哈?呵呵,不是漂亮的花花吸引力大,而是花花家可以烤泥鳅。以前我们玩抹瓮游戏的时候,偶尔也抓到过零零星星的泥鳅,都是到花花家烤着吃的。
花花家紧挨着运输煤炭的铁路,平时在铁路边捡些散落的煤炭就够做饭取暖用了,家里不缺煤炭。花花家的炉火从来不用掺了红土的泥炭,灶膛里啥时也是暖暖的煤炭,吐着红红的舌头。我们拿细铁丝将泥鳅串起来,上边撒些咸盐粉末,外加少量辣椒面,往火舌上一烤,过不了几秒钟,泥鳅的香味就能传出数百米远,引得附近的猫猫狗狗都流着哈喇子,不约而同地往花花家聚集。
后来,家乡的小河逐渐都干涸了。抹瓮的游戏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有一天晚上,我忽然又梦到了抹瓮游戏,双手在被窝里挥舞着,又加固“瓮”沿,又捉泥鳅,把枕头旁边的《小说月报》拨拉到地下是小事,还差点抓伤妻子的脸。乃捉笔写以上文字,以示怀念。
陋岩(阳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