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里,包含着一个大名鼎鼎的划时代历史人物与一个忠心为主的刺客,并肩而立,风景殊异。
晋哀公四年(前453年)深秋的一天,太阳出来的时候,凝结的露水已经去除了豫让的体味。他披着灰黑色的衣服,怀里藏着一把青铜利刃,藏在桥下河边柳树的浓荫下。河水在流,他宛如一块石头,连水鸟都没有察觉到他是活物。
为等这一天,豫让吃尽苦头。
回到上一年,晋国四卿争斗,智家联合韩魏两家攻打赵家,并决晋水灌赵家重镇晋阳。智瑶在龙山设宴,邀韩虎、魏驹高处饮酒,共赏晋阳城在泽国的景色。智洋洋得意地感慨道:“素闻水可拒敌,攻城不废吹灰之力。”韩虎、魏驹两人一旁赔笑。
此时,有个细节被智瑶的幕僚絺疵看到:韩虎、魏驹面面相觑,笑声中有种恐惧。宴后各归本帐,絺疵提醒智瑶:“主公与韩魏有约,赵灭后,三家分赵。现在赵氏晋阳马上要陷落,但他们二人满目忧虑,极度反常。当心韩、魏要反。”智瑶毫无警觉地说:“不会吧”。絺疵觉得智瑶太麻痹大意,恐怕会为人所乘,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悻悻离开了智营。
果然,被困的赵无恤派张孟谈趁着黑夜悄悄出城,晋见魏驹、韩虎,提醒二人说:“古人云,唇亡则齿寒。赵家覆灭后,接着是你们。”魏驹、韩虎说:“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想。”于是三家秘密结盟,约定发动日期。
智瑶的末日到了,赵兵夺下堤坝,扒开坝口,反灌智瑶军营,韩、魏趁乱从左右两翼夹击,智军大败。赵无恤生擒智瑶并立即斩首,屠灭智姓全族。
据说智瑶的头骨被赵无恤做成了喝酒的器皿。
豫让是智瑶家臣,知道后悲痛欲绝,在智瑶灵前发誓:“我要为主公报仇,上苍注定赵无恤是我的敌人。”豫让先是改名换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在赵家充任杂役,打扫厕所。这天,赵无恤跑来上厕所,忽然心里一紧,赶紧跑出来,让底下人把厕所搜查了一遍,发现了怀揣着匕首的豫让。
无恤问他:“你为什么要杀我?”“为报智瑶的知遇之恩,想让全天下怀有二心的人感到惭愧。”豫让说。无恤说:“我不忍心杀一个被天下公认的义士。”就放了豫让。
豫让还不甘心,于是计划第二次暗杀。他把漆涂在自己皮肤上,把皮肤搞烂,跟癞子一样;生吞炭火,让自己的嗓音变嘶哑。他这次易容变声非常之成功,连他朝夕相伴的妻子都认不出他了。
时间就走到了那一天,伏在桥下的豫让听到了车马从远处传来的隐隐声响。
在赵无恤乘坐的马车将要踏上桥头的瞬间,马前蹄腾起,一声悲鸣——良马不陷主人于危难之地。然后就见一个鬼魅一样的人,手持一把耀眼的剑,自桥下一跃而起,千钧一发之际马再次腾起前蹄,自半空中将那人蹬翻在地,同时那人的剑也插进了马的脖颈处……
惊魂未定的赵无恤审视其良久,不敢断定,问之曰:“你是豫让?”刺客慨然答道:“正是!”士兵刚要动手,只听一声大喊:“且慢!”豫让曰:“我有话说。”赵无恤道:“让他讲完!”豫让曰:“我听说英明的君主不会掩盖他人的美名,忠诚的臣子有为名声去死的义务。从前您赦免了我,天下人都赞扬您的贤德。今天,希望您再次成全我,将衣服给我刺击,以完成我为智氏报仇的心愿。”无恤答应了他。言毕,自脱袍服,抛向空中。
豫让一跃而三刺锦袍,身姿与动作绝美!然后,挥剑自刎。
传说豫让的鲜血染红了桥,汩汩而出的河水都是红色。
今天晋祠旁的赤桥村,其名就来自这个故事。村中还有石桥,传说就是豫让隐身的桥。
历代名家把这段事当成写作资源,司马迁、贾谊、司马光、方孝孺都将豫让留在自己的笔下,留下了“人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的士人精神。
卢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