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艺文

善书不择笔

  我爹于书画颇下过苦功,一笔章草写得古拙雅致;我娘是中学语文老师,字好那是不消说的。我和妻子教了二十年书,写的字虽然难入老爷子法眼,总算也还说得过去。唯独我儿子字写得不好,逼着他练也不见起色。
  老爹说,写不好主要是因为练得不勤,也是因为用的笔不合适。如今人们用电脑打字多,用笔写字少,对书写不太重视。而且练字宜用钢笔,孩子从小就用中性笔、针管笔,笔头太过圆滑,初学乍练怎么控得好呢?我闻言大悟:练字的积极性不好干预,给孩子买支笔还不容易吗!老爷子您赶紧指教,毛笔铅笔钢笔该从何买起。他思索了一下道:“娃娃要学的课程毕竟挺多,练毛笔怕是来不及,干脆专练钢笔字好了。字帖咱家有的是,钢笔也不用买,柜子里就有好几支呢。”
  既然如此,那就及早行动。我一边催儿子跟他爷爷去选字帖,一边在书柜里翻找起来。可找来找去只有几支老笔,不过是“永生613”“英雄616”。还有一支长长的大明尖,却被硬掰成了一个弯钩,正是当年我因为羡慕老爹的美工钢笔搞出的杰作。这些笔本就很廉价,我小时候练字便用过,现在更是老掉牙的玩意儿了,笔帽镀层斑驳、笔杆黯淡无光,让人怎么看怎么不待见!
  笔是用不得了,于是问儿子选好字帖了没,咱们这就买新钢笔去。他挑了一本最薄最小的,一看就是想偷奸耍滑。我刚想发作,老爹却说无所谓厚薄,都是好帖子。我赶紧拽起儿子出门,老爹却还在问:“怎么不带几支笔呢?”我心想:用那些笔也能练字?快拉倒吧!据我所知,现在的孩子们用的是“一水儿”的进口货,咱也都买来用用!进口名牌伺候着一个娃娃,那出息还小得了吗?
  购物网站上,名牌的入门级产品一百块左右一支,价格尚可容忍。结账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前些天路过文具店还顺手买过几支“英雄616”,每支只要两块钱,这一支都能顶上那好几盒了。可再想,贵有贵的道理。为了孩子,买支好笔算什么呀。时间别浪费,先用那支两块钱的钢笔练着。等新钢笔回来,臭小子不就如虎添翼、或跃在渊什么的了?可他偏偏还要挑刺,写一会儿就说笔尖发涩。这是借口,我当年就用过的。本想做个示范,写了几笔却运转不畅,全没有记忆中的圆融自如。我只好把笔一撂:“这不挺好的吗?别挑三拣四的。”
  盼了几天,快递终于到了。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我就赶紧献宝似的拿出了新笔,催他赶紧试一试。见他写得专注,心里别提多美了。然而好景不长,没一会儿他就故态复萌,又抱怨起笔不好用来。说日本钢笔太细,德国钢笔太粗。“这是练字呢还是菜市场挑黄瓜呢,一百多的钢笔还满足不了你啦?”我怒冲冲地把他拨到一旁,提起一支笔写下去,心头突突乱跳——竟然划纸。再试另一支,顿时满心沮丧——果然墨水横流。次日,我带着笔去找老爹请他给把把脉。他写了几个字说:“就这个?还不如前些天你送我的那支好用呢。”
  前两天我送的,不就是两块钱的老“英雄”吗?我赶紧问他要来试了试,笔尖依然发涩,跟我那支一样呀。老爹说:“新钢笔用着不顺手是肯定的,毕竟没有在纸上磨出来嘛。要我选的话,还是那两支老的更好使。”我说您这是怀旧心理,他却拔了笔帽让我细看:“你注意笔尖了么?用了多年的钢笔,笔头上的那点铱金,都是磨出了书写面的。这只新笔虽然便宜,写上一年半载也就同样好用了。你用老钢笔画个8字看看,肯定和新笔的感觉不一样。”我依言而行,果然如此。又问那两支洋货还有救吗?他摇摇头说:“粗的那支还能勉强一用,细的就别指望了。”我说这可是一百多块买的进口名牌!老爷子轻蔑地一笑:“欧洲钢笔笔尖粗大,适于写字母,还好不必讲求顿笔和出锋。特细的那支简直是针,你见过在纸上刻字的吗?”
  我还在纠结笔的事,又听他叹道:“况且‘善书不择笔’,古人十瓮秃笔、一池墨痕,勤练不辍才能略有进境。重点在于练,不在于用的笔有多贵。磨练的也不只是字,更是人的品格心性。你也是教师,也知道写好字的重要性。你也催着孩子练字,而你自己又有多长时间没有动过笔了?”
  老爹的话让我很惭愧。不顾“善书”的初衷,光想着“择笔”的捷径,便是舍本逐末。而且,磨练何止要从娃娃抓起。身正为范,我们该给孩子立一个什么榜样呢?

在水七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09-13期

  • 第2021-09-10期

  • 第2021-09-09期

  • 第2021-09-08期

  • 第2021-09-07期

  • 第2021-09-06期

  • 第2021-09-03期

  • 第2021-09-02期

  • 第2021-09-01期

  • 第2021-08-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