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艺文

杨崇穆:坚定理想不动摇 千难万险都闯过

  1931年农历五月廿七,杨崇穆出生在湖南省益阳县武潭乡山和铺三保村一间四面透风的木草房里。崇穆是家中老小,出生时已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兵荒马乱,父亲杨禄铭跟着毛委员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受到蒋介石反革命势力的大肆捕杀。之后,父亲被迫给地主当牛做马扛了长工,不分昼夜辛苦劳作,换来的却是全家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就这样有一顿没一顿,忍饥挨饿,在死亡线上挣扎。身材瘦小、面黄肌瘦的崇穆,8岁就干起了重农活。
  幸运的是,在三哥杨崇稻好友的帮助下,加上二哥、三哥支持,父母不顾家中如何贫困,杨崇穆上了四年半小学,给他以后的人生创造了基本的认知基础。
  1948年8月18日,杨崇穆和堂兄杨栋梁从地里回家吃早饭,走到村里石桥头时,遇见挑菜的国民党,说兄弟俩没给他们让路,便对二人踢打绑缚,抓了壮丁,被迫做了“国军”挑夫,跟着蒋军辗转益阳、长沙、武汉,后到了河南、安徽,一路上随时遭受蒋军的训斥、辱骂和殴打。11月26日深夜,在安徽蒙城地区,两军激战时,杨崇穆和另外两名挑夫得救,走进了解放军军营。
  得救的第二天,一位30多岁、戴红五星军帽、佩红领章的解放军首长,把杨崇穆叫到跟前,问他这么小年纪怎么出来的。小杨一五一十讲了来龙去脉。首长挺干脆,说:“放你回家。”转头吩咐一个解放军干部:“发给这个小鬼五块钱路费。”话音刚落又问小杨:“你家在哪里?”“湖南益阳。”首长听后摇了摇头:“不行,那里还没有解放,回不去。”他犹豫了一下开口道:“留下当‘小鬼’,等你家乡解放了再回去。”便叫小杨跟那个干部走。
  从这天起,17岁的杨崇穆走进了解放军这所大学,在首长的培育、战友的帮助、战争的磨砺下,一步步锻炼成长。他加入了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55团警通连二排贾义元为班长的班里。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由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协同作战,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8年12月1日,贾义元班长带领战士们投入战斗,入伍三四天,初步学了点瞄准、射击知识的小战士杨崇穆,一同上了前线。经过战斗考验,杨崇穆迅速锻炼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只要听说有任务,全身就涌出一股虎劲,抢先要求参加,立志为党为人民立新功。
  1949年3月,杨崇穆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7纵队19师55团整编为第25军特务团,他在一营一连,随部队从淮海战区开赴安徽省无为县汤家沟,为强渡长江做准备。
  4月20日夜,遵照中央军委命令,25军所有船只于夜幕下翻坝入江,22时,一连跟着团司令部在汤家沟起渡,除担任警戒任务外,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我军沿江北岸阵地的大炮一起发射,向长江南岸轰击。班长贾义元、老战士张柏良、新战士盖同贵和杨崇穆组成一个战斗小组,登上战船。舵手们奋勇驾驶,几百条战船“嗖嗖”向前,快速向长江南岸靠近,敌炮发射的炮弹在船四周不断爆炸。
  战斗激烈进行时刻,团司令部命令贾班长派两人送急令到二营指挥所。杨崇穆和张柏良几乎同时报名。二人机警地穿过阵地,很快把急令送到二营指挥所。返回途中,快要走出一个树林时,突然发现迎面来了几个敌人。两人机智斗敌,让敌人以为又被我军包围,之后55团一个排听闻枪声追击上来,打得残敌落花流水。通过俘虏口供,了解了敌情,对全歼湾址镇守敌一个师起了很大作用,我军因而迅速逼近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心——南京。
  上海解放后,我军在市郊罗店评功选模,入伍不到一年、18岁的杨崇穆,和战友张柏良一起,荣立一等功。
  1950年4月,在浙江温州东南状元桥,由贾义元、张柏良同志介绍,19岁的杨崇穆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处于第二阶段,军事行动与停战谈判密切配合,边打边谈,以打促谈。
  1952年9月中旬,杨崇穆所在的74师从福建北上,来到早寒的鸭绿江边,进行入朝参战前短期练兵。9月25日17时10分,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土地。连续18天夜间行军,跨过朝鲜4个省,通过敌空军的一道道封锁线,步行485里,10月13日深夜到达东海岸元山附近甘屯里休整,12月31日向前沿阵地进发。
  杨崇穆所在的志愿军第24军74师221团,1953年1月10日进入上甘岭以西的西方山,接替兄弟部队作战。为准确了解敌情,歼灭敌人,1月13日成立9人组成的前线观察所,22岁的杨崇穆任观察所党支部副书记、观察员。观察所位于西方山前沿16号阵地,山沟环绕,正面高地有美军一个加强营。敌交通要道亭渊里桥、敌团指挥所、敌各种炮兵阵地,均在我观察所观察控制之下。
  观察所在山峰侧面,不易被敌发现,但可清楚看到敌人的愚蠢和恐怖,伺机狠狠打击。一个寒冬的中午,离我前沿阵地800多米的亭渊里桥附近公路上,有4个美国大鼻子查电话线,他们傲然地跑着笑着,接电线的当儿,忽然,从我方阵地飞去两发炮弹,在他们身边开了花,几个美国鬼子吓破了胆,抱头没命地向河沟逃窜。
  1月23日傍晚,高地敌人忽然发现我方阵地山下,停着两辆“坦克”,愚蠢的敌人便集中大炮、小炮向“坦克”“轰”“咣”开火,“坦克”却一炮未发,原地不动。轰了半天,敌人才发现“坦克”是经过伪装的山脚尖突出的巨石。敌人气炸了肺,调转炮口,向我观察所山头猛轰。正在执行观察任务的杨崇穆,头部被四散的弹片打伤,同志们来替换他,但他坚守阵地,不下火线,及时准确向团指挥所报告敌情。顿时,我军的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一发发在敌人心脏内开花,使美国鬼子的大炮成了哑巴。团首长电话里称赞观察所的同志们是“千里神眼”,对支援前线作战立了一功。
  敌人对我军的这个前线观察所恨得要命,怕得要死,白天进行炮击、扫射,夜晚探照灯、照明弹把阵地照得通亮,机枪、火炮盲目地轰击着。但这只能壮壮鬼子们吓破了的狗胆,却吓不倒志愿军英勇的观察兵。在前线激战的日日夜夜,观察所把一个个敌情准确报告给各级指挥所,使我军的炮火狠狠打击了敌人,摧毁了敌运送到前沿的大批弹药和物品,有力支援了朝鲜中线战场歼敌3万多人的辉煌胜利,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通报表扬观察所,杨崇穆第二次荣立国际功。
  入朝作战以来,杨崇穆四次荣立国际功,多次受嘉奖,被评为二等甲级伤残。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杨崇穆所在部队继续留在朝鲜,加强战备训练的同时,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修建民房、河坝、公路等,一直到1955年10月18日才凯旋。

申毅敏
(此栏目内容节选自三晋出版社新书《战火中的青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1-10期

  • 第2021-11-09期

  • 第2021-11-08期

  • 第2021-11-05期

  • 第2021-11-04期

  • 第2021-11-03期

  • 第2021-11-02期

  • 第2021-11-01期

  • 第2021-10-29期

  • 第2021-10-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