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艺文

梁超柱:我这一生,问心无愧

  1947年秋,梁超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现在的太原五中)。之前,他和爷爷奶奶待在老家平遥,父母则在太原做生意。梁敬承夫妻育有二子,大儿子因病夭折,对天资聪颖、懂事好学的小儿子梁超柱,夫妻视若珍宝,也寄予了全部希望。
  1948年10月5日,解放太原战役正式打响。被围困的太原城,饥饿像阴云笼罩着这个家。无奈,梁超柱与同学做伴,到西北炼钢厂做文书。西北炼钢厂是太原钢铁厂的前身,当时为国民党军的仓库。战场上的连连挫败,让这里的国民党守军无心恋战,惶惶不可终日。他清楚记得,1949年4月20日,仓库来了两三名解放军,没费一发子弹,守军便弃甲投降。看到还有学生,解放军很和蔼地告诉他们:“可以回家了。”可梁超柱不想走,他按捺不住满心的激动,问道:“我跟你们走,行吗?”
  就这样,19岁的梁超柱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66军196师587团的一名普通战士。
  梁超柱跟着部队,从阳曲出发,经大同,过河北,进驻天津杨村,66军驻扎地。他聪明机灵,有文化,写一手好字,吹笛子、打乒乓球等也样样出彩,很快被首长选中,编入警卫排。
  1950年10月23日,接到紧急出兵的命令时,梁超柱和他的战友正在收割稻子。
  当晚,战士们换上崭新的冬装,登车北上。作战动员、战斗编组等战前准备,都在疾驰的列车上进行。梁超柱这时才晓得,此行是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颠簸两个昼夜之后,他们抵达辽宁安东(今丹东)。
  10月26日夜10时,在夜色掩护下,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跨过鸭绿江大桥。此后几天,天天如此,白天躲藏,夜间行军。走得最长的一次,一晚上翻山越岭,行军160多里。
  仗,很快来了,一场接一场,一场比一场惨烈。
  第三次战役恰逢新旧年交替,战场上,没有年味,只有硝烟弥漫,只有血与火的交响。
  开战前三天,在西线担负突击任务的66军悄悄强渡临津江。棉衣棉裤全湿透了,钻心刺骨的冷。翻出棉衣里子,白花花的,全是冰。他们以“冰装”作掩护,匍匐在冰天雪地里,度过了漫长的三天。白天,一动不敢动;夜晚来临,才爬起来,活动一下肢体。照明弹不时袭来,把夜空照得亮如白昼,一旦发现志愿军,机枪便雨点般疯狂扫射。
  据资料称,1950年冬天是朝鲜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冬天。彤云密布,雪花纷飞,下午4点,天便黑下来。志愿军的夜,很深,很长,也冷到极点。12月31日夜,587团奉命发起猛攻,次日凌晨3点,攻占了龙沼洞、鸟舞洞。全团将士一鼓作气,胜利完成了三步作战任务,共毙、伤、俘南朝鲜军800余人。
  “打得那个痛快呀!”至今回想起来,梁超柱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自豪。
  经过九天九夜血战,中朝军队占领了汉城,打到了“三七线”。587团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突破“三八线”首功团奖旗,梁超柱荣立二等功。
  可硬战还在后头。
  1951年1月25日,第四次战役打响,一直在西线作战的66军,转移到东线。冒着炮火渡过汉江时,梁超柱的裤腿冻成了冰柱,脚也冻伤了,但他不敢停下来,强迫自己继续跑动。战友们陆续被冻伤,有的倒下去再没醒来,尸体像铁一样僵硬。他们,好多比他还小,行军时,瞅空子便哼几句家乡小曲,讲个笑话逗乐。2月11日夜,有名的横城反击战开始。梁超柱往1600米处的高地运送炮弹,每次两颗,一左一右,搭在肩上。两天两夜,他没合一下眼,没歇息片刻。不断有战友倒下,倒下一个,再补上来一个。
  在这场被军事专家称为“中国军队从未打过的血战”中,66军打出了士气,但元气大伤。196师所余兵力不足一个团的建制。梁超柱所在的警卫排,只活下来12人。
  中朝军队,又退回到“三八线”,转入全线防御阶段。
  再寒冷的冬天,也会过去。冰河渐渐解冻,春风又将山野染绿,志愿军将士鲜血淌过的地方,开出了绚丽的花朵。
  66军奉命回国休整,为第二次入朝作战做准备。
  踏上回国的路,梁超柱才体会到,走过枪林弹雨,他真的是一个兵了!
  “我不怕吃苦,可连炒面都吃不上,饿着肚子打仗,那滋味,不好受啊!”梁超柱曾饿了三天三夜。饿得头昏脑涨之际,他们走到一个村庄,找来一些米,烧火做饭。可饭还在锅里,敌机呼啸而至,他们来不及抓一口热饭吃,赶紧躲藏。
  长期风餐露宿,生物钟被打乱,神经高度紧张。一次战斗结束,到了临近的一个村庄,老乡们早逃走了,房屋空空荡荡。疲惫不堪的战士们喜出望外,总算找到一个安稳睡处了!可那一夜,梁超柱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作战条件艰苦,后勤补给跟不上,令将士们吃尽苦头;没有制空权、武器装备落后,则令将士们痛心不已。
  梁超柱叹息,每次缴获美军的汤姆枪,只能兴奋一会儿,子弹打完,枪再稀罕,也只能扔掉,因为“人家的枪比我们先进太多,我们的子弹,装不进去,背着又太沉了”。
  美军打仗用的弹药、食品、睡袋、药品,甚至接治伤员,都有直升机运送;步兵射击时,在雪地里铺条毯子,人趴在上面射击;美军睡袋是鸭绒的,每次溃败,阵地上,白色鹅毛迎风起舞……
  每每说起这些,梁超柱义愤填膺。
  “我们国家那时候太穷了。”
  然而,就是在这场实力悬殊的较量中,中朝军队把强大的16国联军赶回了“三八线”,使他们不得不坐到停战谈判桌前。也是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不断壮大,无数新兵迅速成长,而新生的共和国,也在苦难中,一步步走向辉煌。
  经历战争洗礼,梁超柱亦深知:“中国一定要富起来!”
  之后几十年间,他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他说,那么多战友,那么年轻,就永远长眠在了朝鲜,他活着回来不容易,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告慰战友们的英灵。
  从那时,到现在,他最期盼的,是国家强大,是人民富裕。
  1951年4月29日,梁超柱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二年,66军新组建的3个师属炮兵团、3个战防炮营、3个高射炮营相继入朝作战。但梁超柱没再次上前线,其时他已被调到196师政治部,做电影放映员。
  回国之初,部队急需大量文化人才,梁超柱被组织上派去学摄影。1953年,因“看护机器,工作积极,能彻底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为兵服务观点明确”,梁超柱荣立三等功。
  1960年,梁超柱被调到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工作站。调去不久,梁超柱被派往石家庄,组建石家庄分站。1961年,他又被派驻山西,组建太原分站,负责山西所有驻军的文化建设。梁超柱担任文化站站长,后兼任山西省军区政治部文化处副处长。在这个岗位上,他一直干到1984年,光荣离休。
  “我这一生,问心无愧,一直都按照党的要求在做。”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太原干休所副所长姚东亲自登门,为梁超柱佩挂。
  梁超柱身着军装,表情凝重,郑重地敬以军礼。在大家提议下,他哼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场的人,热泪盈眶。
  梁超柱有一只“百宝箱”,珍藏着他穿过的军装,获得过的荣誉证书、奖章。如: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功勋荣誉章”“华北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和平鸽勋章”,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三十年”荣誉证章,2005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从事电影工作五十年以上的老一代电影工作者”荣誉证书,等等。他还有几大本影集,铭记过往岁月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难忘而闪光的瞬间。

  苏艳玲
  (此栏目内容节选自三晋出版社新书《战火中的青春》)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1-11-24期

  • 第2021-11-23期

  • 第2021-11-22期

  • 第2021-11-19期

  • 第2021-11-18期

  • 第2021-11-17期

  • 第2021-11-16期

  • 第2021-11-15期

  • 第2021-11-12期

  • 第2021-11-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